[实用新型]高压螺杆压缩机的轴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6534.2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宏;朱立伟;顾小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齐耀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7/00 | 分类号: | F04C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螺杆 压缩机 轴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的轴封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领域的螺杆压缩机,往往用于处理易燃、易爆或有毒的介质气,依靠轴封将介质气和轴承隔离开来,防止介质气漏入润滑油影响油品或者经油箱漏入大气形成安全隐患。
目前中低压螺杆压缩机的轴封由前置密封和主密封组合而成,前置密封一般为迷宫密封,主密封都采用机械密封(包括干气密封),通过向主密封提供比介质气侧压力高的密封油或氮气,达到防止介质气泄露的目的;在进气端、排气端前置密封和主密封之间均开设平衡孔,利用平衡管线连通,这样排气端主密封的介质侧压力接近吸气压力,对密封油压力和氮气压力要求较低。而高压螺杆压缩机进气压力一般超过0.8MPa,即使主密封介质气侧经过平衡管线沟通,压力仍然较高,为了确保介质气不窜入润滑油系统,要求供油压力和氮气压力超过1.2MPa,而很多工艺装置无法提供中压氮气,同时过高的封油压力容易造成机械密封失效。
因此目前常用的处理手段是将介质气放空或排火炬以降低介质侧压力,这样虽然可降低氮气压力和封油压力低额要求,但是一方面造成物料的损耗,影响了工艺装置的产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的轴封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高压螺杆压缩机本体;所述的高压螺杆压缩机本体包括:前置密封和主密封;在所述的前置密封和主密封之间的壳体上开设一卸压孔;所述的卸压孔在卸压管线上依次通过调节阀、辅助风机的入口冷却器以及辅助风机的进口冷却器与高压螺杆压缩机本体的进气管线相连;在所述的卸压孔和调节阀还并接一个压力变送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大大提高工艺螺杆压缩机轴封在高压领域应用的可靠性,同时减少物料损耗,降低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高压螺杆压缩机本体1;所述的高压螺杆压缩机本体1包括:前置密封2和主密封3;在所述的前置密封2和主密封3之间的壳体上开设一卸压孔4;所述的卸压孔4在卸压管线A上依次通过调节阀5、辅助风机7的入口冷却器6以及辅助风机7的进口冷却器8与高压螺杆压缩机本体1的进气管线B相连;在所述的卸压孔4和调节阀5还并接一个压力变送器9。
如图1所示,压力为Ps的介质气经进气管线B进入高压螺杆压缩机吸气口,经压缩后以压力Pd进入排气管线C。为了降低主密封介质侧压力,在前置密封与主密封间的壳体上开设一卸压孔,高温高压的介质气经前置密封减压后,以压力Pv经卸压孔、调节阀进入冷却器降温,然后进入辅助压缩机增压后返回进气管线。为了将卸压管线A的压力稳定在Pv,在卸压孔与调节阀之间的管线上装有压力变送器PT,通过压力变送器返回前置密封和主密封间的介质侧压力,通过该压力变送器来控制调节阀的开度来稳定Pv。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选型过程是通过以下步骤:
(1)根据主密封进油(气)D能提供的最高润滑油压力或最高氮气压力Pi,确定卸压孔排放压力Pv;,一般Pv按比Pi低0.2MPa进行选择;
(2)核算流量为V1的介质气由温度Tv降为Ts的换热量,来选择风机入口换热器;
(3)估算经过前置密封泄露出的介质气温度Tv及流量V1,根据该流量选择合适的风机;
(4)根据进风机的压力Pv和温度Ts,估算风机出口温度Td,核算流量为V1的介质气由温度Td降为Ts的换热量,来选择风机出口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齐耀螺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齐耀螺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6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