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6449.6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9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蒋东伟;田飞云;张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16 | 分类号: | B60P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车车架及具有该搅拌车车架的搅拌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车是一种混凝土运输的专用重型车辆,其运输质量大,运行环境为施工工地,道路环境非常恶劣,再加上搅拌车的长期运行,对车架及上装可靠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长期使用的车架会产生两端下沉中间上凸以及大梁扭曲等变形现象。
目前,混凝土搅拌车大多采用副车架与底盘主车架相分离的方法。即把搅拌筒前台和后台分别安装在副车架上,再通过“U”形连接螺栓或其它方法把副车架连接到底盘主车架上,实现搅拌筒上装与底盘的固定。由于该种车架的结构中的副车架与主车架是分离的,除了连接较为不便之外,该副车架的存在使得搅拌筒的重心增高,因此容易发生混凝土搅拌车侧翻等安全事故。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紧凑并可降低搅拌筒重心的搅拌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包括车架、搅拌筒、前台和后台,所述车架包括两根纵梁,所述前台和后台设置于所述纵梁上,所述搅拌筒设于所述前台和所述后台上所述纵梁对应于所述搅拌筒的前锥的部位设有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每根纵梁包括腹板、上翼板及下翼板,所述上翼板及下翼板分别固定于所述腹板的两端,所述腹板上设有凹陷,对应于所述凹陷处的上翼板上形成所述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上翼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所述第二板固定于所述腹板的凹陷处,所述第二板的表面低于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三板以形成所述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每根纵梁包括前段及与所述前段相连接的后段,所述前台固定于所述前段上,所述后台固定于所述后段上。
优选地,所述纵梁与所述后台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地,所述后台上设置有托轮,所述后台与所述托轮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地,所述后台上设置有托轮,所述后台与所述托轮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地,所述纵梁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形成于所述腹板上。
优选地,所述前台上设有减速机,所述后台上设有托轮,所述搅拌筒一端由所述减速机支撑,另一端由所述托轮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车车架上设有凹陷部,搅拌筒可部分地收容于该凹陷部中,因此,可降低搅拌筒的重心,进而使得搅拌车的重心降低,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混凝土搅拌车侧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搅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车架的一侧视图。
图3所示为图2中车架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搅拌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的车架处于分解状态的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车包括:车架1、前台2、减速机3、后台4、托轮5及搅拌筒7。
请参阅图2,该车架1中部形成有凹陷部124以使该搅拌筒7的前锥71容置于其中,从而降低该搅拌车的重心。该车架1包括两根纵梁,每根纵梁为一体式结构,其包括腹板11、上翼板12、下翼板13及加强筋14。该腹板11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凹陷部124,因此可以腾出了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大方量搅拌筒7的布置,从而可降低搅拌车的重心。该上翼板12固定于该腹板11的上表面,该下翼板13固定于该腹板11的下表面。该腹板11与该上翼板12及该下翼板13的固定方式为焊接。
请一并参阅图3,该上翼板12包括第一板121、第二板122及第三板123。该第一板121用于安装该前台2,该第三板123用于安装该后台4等元件。该第二板122固定于该腹板11的凹陷处。该第二板122的表面低于该第一板121及该第三板123,以形成一凹陷部124。该凹陷部124用于部分地收容该搅拌筒7,以使该搅拌筒7的重心降低,从而降低该搅拌车的重心。
所述加强筋14形成于该腹板11上,从而提高了该车架1的刚度、强度,可防止该车架1由于应力过大而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6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免撞感应器
- 下一篇:一种检修系统及包括该检修系统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