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硬络铸铁研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5823.0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9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泉;丁洋;安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丁洋;安立平 |
主分类号: | C21D1/09 | 分类号: | C21D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津南区大沽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硬络 铸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精密量具和量仪的制造领域,它是通过在通用铸铁研具工作面上采用网状淬火技术处理后,被加工面上可获得高硬络耐磨层,其耐用度更高且还能保留原加工性能一种新型铸铁研具。使用该研具研磨的加工表面,其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精度更高,粗糙度数值更小。
技术背景
铸铁研具的材料多采用球墨铸铁和灰铸铁,其虽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强度、弹性模量和耐磨性和良好的工艺性能——低的残余应力、好的加工性能和铸造性能等特点。但由于该铸铁研具的机械性能决定了该研具的耐磨性,在研磨精密形位公差精度和尺寸公差精度要求时问题凸显。因为,精密研磨加工是利用磨料嵌入研具表面,且通过研磨剂当介质使研具和加工表面进行相对较长时间的移动对其加工表面进行微量切削,从而获得高精度的加工要求。所以,被加工表面研磨精度的高低与研具加工面的磨损程度的快慢有着直接关系,如果说研具基准表面不耐磨,势必在研磨过程中研具加工表面将逐渐失去原有基准精度,同时也将此误差复映到被加工表面上,造成被加工表面精度的检定数值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辅助加工技术提高铸铁 研具表面耐磨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原有研磨加工所应具备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方案是:在高强度、低应力铸铁研具工作面采用电阻接触淬火技术,在研具表面上加工出间隔5~10mm的淬火网络硬带,形成了高硬络工作表面,淬火网络硬带硬度极高,不易磨损。采用该种提高局部硬度的方法就可以提高研具整体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效果:通过对铸铁研具工作面进行网络状淬火加工,使其工作表面出现连续的网状高硬络,研具工作表面的耐磨性比淬火前提高3~4倍,被研磨表面的粗糙度可显著提高,使用寿命明显加长。该种技术可以使研具在保持原有的切削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研具使用寿命。从而解决了铸铁研具使用短,不耐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铸铁研具淬火加工示意图。
图中1.调压变压器 2.电源指示灯 3.石墨淬火笔 4.平沙窝5.网状高硬络 6.电源开关 7.频率调解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该技术方案的实施所需用的设备是一台调压变压器(1)且与一根石墨淬火笔(3)连接使用。首先按下电源开关(6),待电源指示灯(2)亮起后说明可以正常使用。淬火前,应将石墨淬火笔(3)为一极,被淬火的铸铁研具为另一极,调压变压器(1)的次开路电压(2~3V),电极与研具(4)的短路电流选应控制在80~160A,旋转频率调解按钮,直至调到合适电流为止。
淬火时,用非金属材质作石墨电笔的靠尺,在被淬火的研具表面上以20~50m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研具表面上进行垂直与水平的网状淬火加工,其研具表面上就会出现连续网状高硬络(5),在网状高硬络周边也就形成了许多平沙窝(4),其支撑骨架高硬络(5)金相组织的硬度为HV630;支撑网架金相组织的硬度HV300~400;基体金相组织的硬度HV180。
淬火后,在淬火表面上涂适量煤油,用工作面形状误差合格的CYTL800#油石将淬火表面的熔结凸起和氧化物磨光,经打磨后的工作表面会形成高硬络网状亮带。研具在研磨使用时,高硬络对工作面形成一个耐磨支撑骨架作用,而平沙窝表面继续保持着嵌入磨料对被研磨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研具既保持了原有的切削性能又有了很高的耐磨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丁洋;安立平,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丁洋;安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5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