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驱动机械式碟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4001.0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8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建明 |
主分类号: | F16D55/224 | 分类号: | F16D55/224;F16D6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机械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电动车的线拉机械碟刹结构,具体是一种双驱动机械式碟刹。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自行车、电动车等产品使用的是机械式线拉碟刹,由于采取的制动方式是两个刹车来令片中的一个是固定,另外一个连接在驱动机构上,使用时驱动机构推动来令片,然后先接触碟盘再压迫、依靠碟盘变形去接触另外一个来令片,碟盘通过细微的变形与来令片紧密贴合来产生制动效果,由于碟盘在长期频繁的单边轴向作用下,会造成碟盘端面的跳动量加大,碟盘变形偏移,降低碟盘使用寿命,造成来令片的非正常磨损,影响刹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双驱动机械式碟刹,改变现有传统的碟刹单边推动的结构,实现两边来令片同步双向向碟盘推进并瞬间制动,并且松开时同时分离,解决碟盘的偏摆问题,保证使用者的使用安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驱动机械式碟刹,包括碟刹本体,该碟刹本体与本体固定座滑动连接,由所述的本体固定座和碟刹本体构成容纳碟盘的钳口,在钳口两侧分别设有左、右刹车来令片,其特征在于:一个双驱动固定座固定在本体固定座上,设置在碟刹本体内,一驱动机构穿设于所述的双驱动固定座并与拉臂连接,所述的左、右刹车来令片通过紧固装置分别与碟刹本体以及驱动机构的一侧贴合,所述的驱动机构的另一侧还与碟刹本体贴合。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顶杆,与所述顶杆固定的第一驱动盘,套设在所述顶杆上做轴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盘,所述的双驱动固定座位于第一驱动盘和第二驱动盘之间,在所述的第一驱动盘、第二驱动盘的驱动面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一组连续的滑道或者钢珠滑槽,在所述的双驱动固定座两侧的驱动面上分别设有与上述滑道形成正反拼接结构的滑道或者与上述钢珠滑槽相对应的钢珠滑槽。
所述的双驱动固定座与本体固定座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
所述的紧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左、右刹车来令片之间的回位弹簧,或者设置在左刹车来令片与碟刹本体之间以及右刹车来令片与驱动机构之间的磁铁,
在所述的顶杆上设有使第二驱动盘做轴向运动的滑动装置。
所述的滑道呈坡状、螺旋结构。
所述的钢珠滑槽呈螺旋状且槽深、槽宽同步渐变。
在所述的第一驱动盘、第二驱动盘与双驱动固定座上对应的钢珠滑槽内设有钢珠。
所述的滑动装置包括花键槽或者卡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一种双驱动机械式碟刹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是双向轨道推进,所以刹车手柄作用行程减小50%,制动时间更短,反应更灵敏;
2.实现了两边刹车来令片同步双向向碟盘推进并瞬间制动,并且松开时同时离开来令片,完全解决碟盘的偏摆问题,保证使用者的使用安全。
3.刹车来令片不会产生局部磨损,增加碟刹来令片和碟盘使用寿命,全面地保证碟刹在使用过程中碟刹刹车片能够随时任意环境下双边同步瞬间接触到碟盘并充分贴合,不会产生刹车无力或者刹车效果不佳的不良反应,保证安全的制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驱动固定座与本体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支架. 2. 本体固定座;3. 拉臂;4. 左刹车来令片;5. 右刹车来令片;6. 碟刹本体;7. 双驱动固定座;8. 顶杆; 9. 第一驱动盘;10.第二驱动盘;11.钢珠;12. 钢珠滑槽;13. 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碟刹本体6与本体固定座2滑动连接,做轴向运动;本体固定座2与连接支架1连接,并通过该连接支架1与车架连接在一起。
如图2、3所示,在所述的本体固定座2内设有容纳碟盘的钳口,在钳口两侧分别设有左刹车来令片4和右刹车来令片5;在碟刹本体5内设置有一双驱动固定座7,且该双驱动固定座7与本体固定座2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两者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建明,未经肖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4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阅览用可调距代书板
- 下一篇:天窗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接缝处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