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空气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93409.6 | 申请日: | 2011-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1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空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别是一种永磁空气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化学电池工艺复杂,所使用的材料有毒害、价格贵。不但生产过程危害人体健康、危害环境,而且使用报废后难以处理,污染环境。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储存的电能或单位质量储存的电能)低、使用寿命短更是其严重缺点。现有的燃料电池、飞轮储能电池,虽然污染很小,但技术复杂,性价比低。由于这些缺陷,限制了现有电池的使用,也使电动汽车、电动船只的推广困难重重。
现有的气动装置,效率低(约35%)也是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永磁空气机,克服现有电池、现有的气动装置的缺陷,利用压缩空气储存能量,能量密度高,既能输出电能作为电池,又能直接输出动力。永磁空气机效率高、性价比很高、寿命长、环保。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如图1至图3示。
轴7的右端与一号圆筒13的筒底左端面同轴心联接,出气孔14在一号圆筒13上沿直径方向成对设置,各出气孔14的出口沿一号圆筒13的切向,且各出气孔14的喷口排布转向一致;用左轴承10将轴7安装在左圆盘2的中央;二号圆筒16左部内圆套接在左圆盘2的外圆,二号圆筒16圆周上有若干排气孔3,排气孔3与出气孔14出口沿轴向对应;消音罩1联接在二号圆筒16的外圆上并包住排气孔3,消音罩1圆周上有若干跑气孔9;若干叶片15均匀布置联接在一号圆筒13的内圆,叶片15的左端离开1一号圆筒13的筒底的右端面一距离,叶片15的背侧面朝向出气孔14,一号圆筒13的右端及叶片15的右端用圆盘13-4联接,叶片15、圆盘13-4、一号圆筒13组成涡轮;圆柱筒11穿过圆盘13-4的中孔同轴心地置于所述涡轮内,圆柱筒11不接触圆盘13-4的中孔和所述涡轮;喷气孔12在圆柱筒11上沿直径方向成对设置,各喷气孔12的喷口沿圆柱筒11的切向,且各喷气孔12的喷口指向叶片15的凹面(如图2示);发电机组19的转子轴20与圆柱筒11的右部同轴心联结,转子轴20是空心的;转子轴20伸入到圆柱筒11内一段,在此一段外圆沿直径方向成对设置电控磁阀6,电控磁阀6的阀杆5的外端头为圆台状,在此圆台外圆粘接密封圈4,电控磁阀6的阀杆的外端头与喷气孔12对正,并能堵住或打开喷气孔12;圆柱筒11兼作压缩空气罐;用右轴承17将转子轴20安装在右圆盘27的中央;二号圆筒16右部内圆套接在右圆盘27的外圆;电控磁阀6用一号导线25、二号导线26、三号导线8、四号导线8-1与固定在转子轴20外圆上的控制器24连接,一号导线25、二号导线26用胶固定在转子轴20上的轴向槽内,三号导线8、四号导线8-1置于转子轴20左部的径向孔并用胶固定,三号导线8、四号导线8-1处于转子轴20轴向孔的部分与该孔的内圆固定;控制器24处于右圆盘27和发电机组19之间;控制器24与发电机组19用五号导线22、六号导线23连接,五号导线22、六号导线23用胶固定在转子轴20上的轴向槽内;遥控器18与发电机组19的输出端子用七号导线18-1、八号导线18-2连接;遥控器18与控制器24以无线方式联系;充气阀21与转子轴20的右端联接。
在一号圆筒13的外圆和圆盘13-4的外圆设置若干一号永磁体13-3;在二号圆筒16的内圆设置若干二号永磁体16-1。一号永磁体13-3与二号永磁体16-1不接触,但使二者沿圆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力。
在一号圆筒13的左端设置若干三号永磁体13-1;在左圆盘2的右端设置若干四号永磁体2-1。三号永磁体13-1与四号永磁体2-1不接触,但使二者沿圆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力。
在一号圆筒13的筒底设置若干五号永磁体13-2;在圆柱筒11的左端设置若干六号永磁体11-1。五号永磁体13-2与六号永磁体11-1不接触,但使二者沿圆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力。
在右圆盘27的左端设置若干七号永磁体27-1;在圆柱筒11的右端设置若干八号永磁体11-2。七号永磁体27-1与八号永磁体11-2不接触,但使二者沿圆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力。
先向遥控器18内的储电单元、控制器24内的储电单元充电。将空气依次通过充气阀22、转子轴20压入圆柱筒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3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原空气增压呼吸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