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在制冷设备中的二氧化碳后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3375.0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4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葛家斌;任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美菱低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9/04 | 分类号: | F25B1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163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制冷 设备 中的 二氧化碳 后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后备系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制冷的辅助制冷系统,在断电或制冷故障状态下,为制冷设备提供制冷辅助,保证制冷设备内的温度一定时间内维持在所需范围之内。
背景技术
实际生活中难免遇到停电、超低温储存箱故障等问题。这时超低温储存箱不能正常制冷,如果没有应急措施,就很可能造成储存物品损坏。而超低温储存箱保存的东西一般比较珍贵,一旦损坏,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比较严重。而应急电源还不能满足大功率超低温储存箱的需求,发电机也有噪音大、功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措施使超低温储存箱在停电或故障下使制冷设备保持在所需超低温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后备系统,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制冷的辅助制冷系统,以便在断电或制冷故障状态下,为制冷设备提供制冷辅助,保证制冷设备内的温度一定时间内维持在所需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制冷设备中的二氧化碳后备系统的结构特点是设置一用于储备液态二氧化碳的钢瓶,固定设置在钢瓶顶部的钢瓶接头的入口连接一钢瓶内纵向导管,所述纵向导管的底端处在钢瓶内瓶底位置处;所述钢瓶接头的出口通过一出口管接至电磁阀的入口,所述电磁阀的出口通过一连接管连接可用于向制冷设备中喷出液状二氧化碳的喷嘴。
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后备系统在制冷设备正常工作时,处于待机状态;在制冷设备断电时,利用自带的充电电池投入工作,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制冷设备内喷射液态二氧化碳,以达到制冷效果;在制冷设备制冷故障时,二氧化碳后备系统被强制投入工作提供制冷。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制冷安全、方便、成本低,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超低温储存箱内的温度,给使用单位应急时间,以确保储存物品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钢瓶;2钢瓶接头;3纵向导管;4电磁阀;5喷嘴;6制冷设备;7出口管;8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应用在制冷设备中的二氧化碳后备系统是设置一用于储备液态二氧化碳的钢瓶1,固定设置在钢瓶顶部的钢瓶接头2的入口连接一钢瓶内纵向导管3,纵向导管3的底端处在钢瓶内瓶底位置处;钢瓶接头2的出口通过一出口管7接至电磁阀4的入口,电磁阀4的出口通过一连接管8连接可用于向制冷设备6中喷出液状二氧化碳的喷嘴5。
为保证从喷嘴出来的二氧化碳温度尽可能低,而又不固化使喷嘴堵塞,相关的措施还包括:
纵向导管3是一根外径为6mm、内径为4mm的铜管;连接在钢瓶接头2的出口与电磁阀4的入口之间的出口管7是外径为16mm、内径为14mm的铜管,以使从钢瓶出来的二氧化碳适当散冷,避免电磁阀堵塞;连接在电磁阀4的出口与喷嘴5之间的连接管8是外径为16mm内径为8mm的不锈钢软管,不锈钢软管将二氧化碳从电磁阀导入喷嘴,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部分气化造成正压,使二氧化碳从喷嘴喷出,并且适当散冷以免喷嘴堵塞;喷嘴是由外径为4mm内径为3mm的外层铜管内套外径为3mm、内径为2mm的内层铜管,其中,外层铜管起着加固的作用,避免较细的内层铜管断裂或折弯,以内层铜管进行导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美菱低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科美菱低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3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半环的锻造工艺
- 下一篇:用于玻纤接头的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