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喷涂水幕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2714.3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7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杰;张颖;张敬强;郭合龙;张玲;王国星;王佳俊;殷东建;霍树斌;王吉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佳杰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5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涂 水幕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除尘排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热喷涂施工中,金属或陶瓷丝(棒)材、粉末在热喷涂高温热源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烟尘,这些烟尘中含有毒气体和粉尘;有毒气体通常含有HF(氟化氢)、NO2和CO等,粉尘通常含有金属及其金属氧(碳、氮)化物、陶瓷及其分解物等,这些物质多数为有害物质。由于热喷涂车间空间相对密闭静止,空气流动较小,有毒气体和烟尘长期积聚在地面人体活动的空间,并悬浮重金属及其氧化物尘埃;热喷涂车间的操作者长期吸入有毒气体及烟尘,容易在操作者的肺泡内沉积金属粉尘,从而无法痊愈的肺组织纤维性病变的尘肺矽职业病,严重危害热喷涂操作者的身心健康。吸入氧化锌等烟雾可致金属烟雾热,症状有口串金属味、口渴、胸部紧束感、干咳、头痛、头晕、高热、寒战等。粉尘对眼睛也有刺激性。
所以在热喷涂施工中必须采取排烟除尘技术措施,控制粉尘浓度在允许浓度下,是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实现健康、安全以及环保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现有的热喷涂车间大多数使用引风机进行排烟处理,这种措施对于气体的排除非常有效,对于颗粒较小的粉尘处理具有一定效果,对于颗粒较大的粉尘处理就无能为力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热喷涂采用引风机进行排烟处理,这种排烟方法无法将颗粒较大的粉尘进行有效清除的问题,提供一种热喷涂水幕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箱(1)、隔水板(2)、上箱(3)、不锈钢斜面板(4)、喷水管(5)、支撑架(6)、吊板(7)、烟气导向板(8)、喷水接管(9)、水泵(10)、弯管(11)、放水阀门(12)、集气罩(13)、底阀(16)、水箱进水管(17)和回水管(18),隔水板(2)设置在水箱(1)的内腔中,且隔水板(2)将水箱(1)内腔分为蓄水池(1-1)和排水池(1-2),上箱(3)固装在水箱(1)的上方,不锈钢斜面板(4)倾斜设置在上箱(3)中,且不锈钢斜面板(4)的下端位于排水池(1-2)的上方,不锈钢斜面板(4)通过连接元件与支撑架(6)连接,支撑架(6)与上箱(3)焊接,喷水管(5)设置在不锈钢斜面板(4)斜面朝上一侧的上部,喷水管(5)通过吊板(7)与上箱(3)焊接固定,喷水管(5)的管壁上沿喷水管(5)的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至少一排喷射孔(5-1),每个喷射孔(5-1)朝向不锈钢斜面板(4)一侧,每个喷射孔(5-1)的中心线与喷水管(5)水平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45°,烟气导向板(8)倾斜设置在上箱(3)外侧,且烟气导向板(8)高的一端与上箱(3)固接,喷水接管(9)的一端与喷水管(5)连接,喷水接管(9)的另一端与水泵(10)输出端连接,水泵(10)输入端与弯管(11)的一端连接,弯管(11)的另一端通至蓄水池(1-1)并与底阀(16)连接,放水阀门(12)安装在排水池(1-2)对应的水箱(1)侧壁的底部,集气罩(13)设置在上箱(3)的顶部中心位置,水箱进水管(17)的输出端与蓄水池(1-1)连通,回水管(18)的输入端与排水池(1-2)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实用新型利用烟气导向板8、集气罩13将热喷涂施工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及颗粒粉尘能够有效清除。二、本实用新型利用喷水管5上的喷射孔以一定的角度将高压水喷射到不锈钢斜面板4上以形成水幕,流动的水幕与粉尘相遇从而捕获粉尘,以达到除尘的目的。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易于安装,操作方便且除尘排烟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图5是图4的I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图中件20为热喷涂工件,件21为喷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佳杰,未经王佳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2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