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92393.7 | 申请日: | 2011-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6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思洪;倪向东;张海军;史俊龙;史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3/76 | 分类号: | F16H3/76;F16H57/04;F16H5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无级 变速器 行星 齿轮 汇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传动领域,涉及一种双排行星轮系汇流的周转轮系,特别是涉及非道路车辆应用的多区段高效全自动无级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拖拉机制造等非道路车辆的制造业发展迅猛,但整体的制造水平及科技含量相对而言还比较低。目前国内进口的大功率拖拉机多采用动力换档或是半动力换档,而国产拖拉机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动换档,驾驶员劳动强度较大。手动换档中拖拉机负载作业的时速基本都是由驾驶员的经验判断,因此拖拉机负载与发动机动力的匹配性较差。在汽车制造领域,轿车自动变速器基本采用辛普森型、改进辛普森型、拉维娜型等单排的行星齿轮机构,但前提是必须要与液力变矩器配套使用。在拖拉机及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由于换档大多数是在低速、大负载情况下进行的,液力变矩器很难满足机车实际作业要求。反之,完全采用纯液压无级自动变速器则传动效率较低,而无级钢带自动变速器又受到传递功率的限制。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排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液压动力及机械动力的汇流。充分利用机械传动传动效率高,液压调速平稳的这一特性,提高变速箱的调速品质,这对于提高拖拉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作业效率方面具有着较强的优越性。
实用新型内容
如前所述,为了克服现有自动变速机构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机械传动效率高、液压传动调速平稳的特性,提供一种两排行星齿轮组双排汇流的方式,通过前、后行星齿轮排交互作用实现拖拉机根据负载全自动无级变速。
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的组成:机械动力输入轴(14)与液压动力输入轴(24)将动力传递给前、后双排行星齿轮系,经汇流后分别由双联齿轮(1)、双联齿轮(15)独立向外输出动力。液压动力输入轴(24)也是前、后双排行星齿轮公用太阳轮齿轮轴;机械动力输入轴(14)与后排行星齿轮架一体,并通过联接螺栓组(20)与前排行星齿轮内齿圈(7)联接;双联齿轮(15)与后排行星齿轮内齿圈(9)通过联接螺栓组(17)联接;双联齿轮(1)与前排行星齿轮架刚性联接。汇流后,动力分别是通过前排行星齿轮架和后排内齿圈向外输出动力。该浮动双排行星齿轮机构通过两支撑架(25)固定于箱体内。
对于所述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通过双联齿轮(1)、双联齿轮(15)中部内凹轴颈,与支撑架通过滑动轴承进行限位,并通过该支撑架上盖板(26)的进油孔(30)对整个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内部的回转副、接触副进行润滑。
对于所述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前排行星齿轮系由三个前排行星齿轮(5)通过三个前排行星齿轮轴销(3)与双联齿轮(1)和前排行星齿轮行星架拉板(21)刚性联接成一体,形成前排行星齿轮架,前排行星齿轮(5)通过内测安装的滚针轴承(4)在前排行星齿轮轴销(3)上滚动,该轴销内部有润滑油道。
对于所述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前排行星架由三个行星轮(5)相互间隔安装有三个前排行星排间隔套(22),该间隔套通过三组螺栓连接组(23)将行星齿轮限位在前排行星齿轮行星架拉板(21)与双联齿轮(1)中间。
对于所述全自动无级变速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润滑油通过进油孔(30)进入轴瓦支持架上盖板(26),通过油槽进入到轴瓦(28)内部,润滑油再进入双联齿轮(1)内部的三个油道,再经前排行星架轴销(3)内部的油孔将压力润滑油导入到行星齿轮内部的滚针轴承(4)处,最后由前排行星齿轮(5)中部径向齿根处的四个油孔将润滑油甩出,对前排的行星齿轮组及滚针轴承(4)进行润滑。
对于所述全自动无级变速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前排行星齿轮轴销(3)的定位通过顶丝(31)处的螺钉定位,该定位螺钉的头部锥面旋入行星齿轮轴销顶丝固定孔(33),使得润滑油进入轴销内部。
对于所述全自动无级变速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后排行星齿轮的固定也是通过后排行星齿轮轴销(13)与机械动力输入轴(14)联接,并且也采用三组后排行星齿轮排间隔套(19)的螺栓联接,前排行星齿轮内齿圈(7)与后排行星齿轮架刚性联接。
对于所述全自动无级变速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后排行星齿轮内齿圈(9)与双联齿轮(15)是通过6个联接螺栓组(17)刚性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23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