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加热强制对流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2188.0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7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金生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张朝元 |
地址: | 1364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强制 对流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强制对流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用来传导、释放热量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地区在供暖期间,集中供暖达标问题和供暖单位费用收取问题,矛盾重重。日供暖不能够达到连续性。电供暖解决了大气污染问题,但是,用电费用昂贵,广大用户无力承受,在我国北方地区每百平米采用电供暖需8-12KW。单体电供暖散热器,解决了房屋开发单位建房必建锅炉房、铺设管道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开发商的投资成本。随着气候变化,南方地区也开始了冬季采暖,而南方地区没有集中供暖设备,所以单体电供暖散热器是这些地区供暖的首选产品。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市场上的需求,一个好的电加热强制对流散热器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强制对流散热器,能够强力散热,散热时间快,取暖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加热强制对流散热器,包括背板、表冷器和远红外高能电热膜,背板上设有底座,背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表冷器通过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在背板上,表冷器左侧设有温控器,表冷器顶部管口处安装有放气阀,所述表冷器内装有储能液,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固定设有导风板,远红外高能电热膜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表冷器连接并固定,远红外高能电热膜的下端通过波纹管连接超静音循环热水泵的出水口,超静音循环热水泵的回水口通过波纹管连接表冷器,超静音循环热水泵的背部安装有水泵固定座,水泵固定座通过另一固定件与背板固定;所述超静音循环热水泵的右侧设有PG电机,PG电机固定在PG电机座内并通过固定件与背板连接并固定,PG电机连接贯流风叶,贯流风叶与右侧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强力散热,散热时间快,取暖效果好,比普通的散热器高效、节能、省电,而且储能液无毒无味,不会挥发,另外散热器热面积大、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强制对流散热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
1、背板;2、表冷器;3、远红外高能电热膜;4、底座;5、左侧板;6、右侧板;7、放气阀;8、导风板;9、波纹管;10、超静音循环热水泵;11、水泵固定座;12、PG电机;13、贯流风叶;14、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强制对流散热器,包括背板1、表冷器2和远红外高能电热膜3,背板1上设有底座4,背板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板5和右侧板6,表冷器2通过左侧板5和右侧板6固定在背板1上,表冷器2左侧设有温控器14,表冷器2顶部管口处安装有放气阀7,所述表冷器2内装有储能液,左侧板5和右侧板6之间固定设有导风板8,远红外高能电热膜3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表冷器2连接并固定,远红外高能电热膜3的下端通过波纹管9连接超静音循环热水泵10的出水口,超静音循环热水泵10的回水口通过波纹管9连接表冷器2,超静音循环热水泵10的背部安装有水泵固定座11,水泵固定座11通过另一固定件与背板1固定;所述超静音循环热水泵10的右侧设有PG电机12,PG电机12固定在PG电机座内并通过固定件与背板1连接并固定,PG电机12连接贯流风叶13,贯流风叶13与右侧板6固定连接。
具体使用时,在表冷器2的管道中加入储能液,然后打开电源开关,按照温控器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使远红外高能电热膜3开始加热,并通过超静音循环热水泵10加快储能液流动,使储能液在表冷器2内部循环,把热量充分利用起来,然后再通过贯流风叶13的转动,把热量吹出来,从而达到很好的室温效果,产生的气体通过放气阀7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金生,未经刘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2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结构耐火纤维炉衬装置
- 下一篇:相片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