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91920.2 | 申请日: | 2011-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4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清城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0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正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近十年来,我国江河、湖泊营养化非常严重且呈恶化趋势,在各主要流域中,对污染影响最大的为养猪场和养牛场。这些畜牧场无论规模大小,通常为水冲式清厩方式,从而产生大量的畜牧场污水,厌氧处理技术由于无需曝气、污泥产量少,又可回收沼气而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节能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97476A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器,其包括筒体、进水管、出水管及中部的填料装置、填料装置的底部的布水装置和底部的排泥装置,布水装置包括布水总管和四个以上封闭环形的布水支管,各布水支管的出水孔沿三个以上的同心圆周相错布置,筒体位于填料装置的上部和布水支管的下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的回流管通过循环泵与进水管混合后与布水主管连接相通,第一加药装置和第二加药装置分别通过连接管与进水管连接相通,填料装置包括填料架、挂膜架及带状的生物膜条,生物膜条挂在挂膜架,排泥装置包括排泥主管和六个以上沿径向长短间隔设置的排泥支管。该厌氧反应器内设有需要更换的填料装置,维修成本高,且分离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三相分离器,无须填料装置的厌氧反应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维修成本高,且分离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罐体,所述反应器罐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反应器罐体的顶部设有沼气管,所述反应器罐体内的上部架设有若干个三相分离器,每个三相分离器的顶部均设有朝上的集气管,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方架设有溢流堰,该溢流堰的底部设有伸出反应器罐体外部的出水管。该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是:在厌氧反应器的上部设置三相分离器,气、液、固混合液上升到三相分离器内,气泡碰到三相分离器时,气体被有效地分离,到达三相分离器的顶部并通过集气管,到达厌氧反应器顶部进入沼气管,与气泡分离后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落回反应器罐体下部反应区,另一部分随流体上升到水面,即沉淀区,澄清液漫过溢流堰从出水管排出,污泥在沉淀区絮凝、浓缩和沉降,然后沿三相分离器的外壁下滑,返回反应区,达到固液分离,该厌氧反应器无填料装置,维修成本低,且分离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三相分离器为开口向下的槽体,并且该三相分离器相对的较大的两侧面倾斜而使三相分离器的口径自其开口向里逐渐减小,所述集气管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顶面。该三相分离器的结构设计是为了保证较大的下端开口作为气泡收集口,气泡碰到三相分离器的倾斜侧板时分离而到底三相分离器的顶部并进入集气管,与气泡分离后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反应区,如此循环运行可大幅提高分离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三相分离器自下而上共布置三层,每层均有若干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三相分离器,并且相邻层的三相分离器交错分布。如此排布的三相分离器可大幅高效地收集沼气。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堰包括若干条纵横交错并连通的渠道,所述渠道的堰壁上开有多个V形溢流口,所述溢流堰的底部设有支架,该支架固定于三相分离器的顶面上。厌氧反应器内的液面高过溢流堰的溢流口时,澄清液溢入渠道内,并从出水口排出,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被V形溢流口阻挡在外,不能进入渠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器罐体的底部设有布水管路,该布水管路包括两条平行的主管,所述两条主管均与进水口连通,所述两条主管的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若干个支管,所述主管与支管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朝向反应器罐体底部的出水口,所述两条主管及其上的支管对称设置。如此布置反应器罐体底部的进水管路,是为了使整个反应器罐体底部的进水均匀,使其与底部的污泥床充分接触而发生厌氧反应,产生沼气。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器罐体底部的侧壁上设有人孔。通过人孔可对厌氧反应器定期检修或维修。
本实用新型厌氧反应器的有益效果是:该厌氧反应器无填料装置,维修成本低,且分离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厌氧反应器的主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反应器罐体底部的布管仰视图;
图4为三相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图6为溢流堰的仰视图,即溢流堰的支架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清城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清城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1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均匀单曲面玻璃加工模具
- 下一篇:硫酸铵喷淋吸收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