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0762.9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进;谭启润;王建明;武琰玮;徐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集水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装置,属于建筑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每一栋新建建筑周边都围绕着各类建、构筑物。新建建筑施工期间可供利用场地面积也越来越小,于是一大批建筑基坑支护都由有角度支护改为垂直支护,基坑护壁与地下室外墙垂直距离越来越小。大多数地下室底板标高均在场地地下水位以下,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底板和承台施工期间,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法成了深基坑施工期间的一个重要工程技术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后期拆除、降排水经济、方便且实用可行的、并能有效减少后浇带的清理和底板的前期抗浮压力的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装置,包括设在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之间设置截水沟,截水沟下面设有盲沟管;包括设在地下室外墙内侧底板下面的设置盲沟管;截水沟下面设有盲沟管与地下室外墙内侧底板下面的盲沟管连通,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盲沟管与地下室后浇带的重合部位设有临时集水井;在地下室后浇带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泄水孔。
前述装置中,所述盲沟管包括设在地沟内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渗水孔;排水管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细石砼垫层和回填土层;排水管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土工布隔离层和细石砼垫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成型快速。在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还解决了地下室周边无法降水施工的实际情况,而且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后期多余水体降排水的工作,便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解决了传统工艺后浇带施工积水无法处理的问题。实现了提前底板垫层施工,避免因同期施工而造成多工序交叉带来的各种配合程序窝工现象。地下室底板的施工难度降低,也使底板的施工时间大为缩短,节省了施工和建设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基坑护壁的安全,地下室施工周期的缩短,在保证整个基坑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盲沟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截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下室外墙,2-基坑支护,3-截水沟,4-土工布隔离层,5-泄水孔,6-盲沟管,7 -临时集水井,8-地下室后浇带,9-地沟,10-排水管,11-渗水孔,12-回填土层,13-细石砼垫层,14-碎石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降排水方法是在地下室外墙1与基坑支护2之间设置截水沟3,在截水沟3下面设置盲沟管6;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底板下面设置盲沟管6;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截水沟3下面的盲沟管6互通;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地下室后浇带8的重合部位设置临时集水井7;沿地下室后浇带8间隔设置泄水孔5;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截水沟3和盲沟管6引入临时集水井7;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泄水孔5引入临时集水井7,通过水泵将集中在临时集水井7积水外排。
所述盲沟管6如图2所示,盲沟管6是埋在地沟9里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上设有渗水孔11;地沟9的底层为回填土层12,回填土层12上面是细石砼垫层13,细石砼垫层13上面是碎石填充层14,排水管10放在碎石填充层14上面,然后再用碎石填充层14将排水管10覆盖,碎石填充层14上面铺一层土工布隔离层4,最上面是细石砼垫层13。所述临时集水井7采用砖砌筑,并在外侧用水泥砂浆抹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07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