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一发三收的中厚钢板超声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9875.7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6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宇;马铭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宇 |
主分类号: | G01N29/24 | 分类号: | G01N29/2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5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一发 钢板 超声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厚钢板在线自动或手动超声波探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式一发三收的中厚钢板超声探头。
背景技术
对于中厚钢板的超声波探伤,现有多晶片嵌入式一发多收超声探头,该探头的接收晶片为多个分体的接收晶片并列紧靠设置,该探头可实现一发多收,但探头的耦合工作面较大,影响耦合稳定性且接收晶片之间有间隔距离,易形成扫查盲区,造成漏检,而且各个探头间灵敏度余量等技术指标不均衡。同时钢板在线自动探伤系统具有60~120个通道,如采用上述探头,灵敏度校准工作将非常复杂繁琐,设备标定校准需耗费大量生产时间,影响中厚板厂的生产作业率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式一发三收的中厚钢板超声探头,该装置能够实现中厚钢板的超声波探伤信号的连续式一发三收,有效防止漏报,并且灵敏度余量技术指标均衡,提高了校准工作效率,进而节省了调试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续式一发三收的中厚钢板超声探头,包括发射晶片、隔声层、接收晶片、延迟块、三通道超声信号插头,所述的隔声层两侧对称设有延迟块,两个延迟块上分别设有发射晶片和接收晶片,发射晶片与接收晶片均为规格相同的长方体形状,且均为基体外镀有极化层的结构,所述的发射晶片表面极化层为均匀连续,所述的接收晶片上表面的极化层为三个均匀的区域,三通道超声信号插头设有一个发射接头和三个接收接头,发射晶片的上表面的极化层通过探伤信号电缆与发射接头连接,接收晶片上表面极化层的三个区域分别通过探伤信号电缆与三个接收接头连接。
所述的发射晶片与接收晶片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为2°~10°。
所述的发射晶片与接收晶片的频率范围均为2.5~5.0MHZ。
所述的发射晶片与接收晶片的宽度范围为2~5mm;长度范围为40~60mm;厚度范围为0.3~1.0mm。
所述的发射晶片、隔声层、接收晶片、延迟块均设置在外壳中,且外壳上设有端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接收晶片基体为一整体,无间隙,实现超声扫查区域全覆盖,防止漏报发生;2)各通道间灵敏度余量、信噪比、分辨力均衡一致;3)大幅度节省在线中厚板超声探伤机校准和调试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射晶片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收晶片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射晶片表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收晶片表面示意图。
图中:1-外壳 2-端盖 3-发射晶片 4-隔声层 5-接收晶片 6-延迟块 7-探伤信号电缆 8-三通道超声信号插头 9-发射接头 10-接收接头 3-1-发射晶片基体 3-2-发射晶片极化层 5-1-接收晶片基体 5-2-接收晶片极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图1~图5,一种连续式一发三收的中厚钢板超声探头,包括发射晶片3、隔声层4、接收晶片5、延迟块6、三通道超声信号插头8,隔声层4两侧对称设有延迟块6,两个延迟块6上分别设有发射晶片3和接收晶片5,发射晶片3与接收晶片5均为规格相同的长方体形状,发射晶片3为发射晶片基体3-1外镀有发射晶片极化层3-2的结构,接收晶片5为接收晶片基体5-1外镀有接收晶片极化层5-2的结构,发射晶片3表面的发射晶片极化层3-2是均匀连续的,接收晶片5上表面的接收晶片极化层5-2分为三个均匀的区域,三通道超声信号插头8设有一个发射接头9和三个接收接头10,发射晶片3的发射晶片极化层3-2通过探伤信号电缆7与发射接头9连接,接收晶片5的接收晶片极化层5-2上表面的三个区域分别通过探伤信号电缆7与三个接收接头10连接,发射晶片3与接收晶片5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为2°~10°,发射晶片3与接收晶片5的频率范围均为2.5~5.0MHZ。发射晶片3与接收晶片5的宽度范围为2~5mm;长度范围为40~60mm;厚度范围为0.3~1.0mm,所述的发射晶片3、隔声层4、接收晶片5、延迟块6均设置在外壳1中,且外壳1上设有端盖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宇,未经李宏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8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烟
- 下一篇:一种中心孔深度快速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