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送机械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89297.7 | 申请日: | 2011-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0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董旭辉;张春光;魏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B60S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送机械。
背景技术
泵送机构是混凝土泵送机械中的执行机构,用于将混凝土沿输送管道输送到浇注现场。泵送结构包括主油缸和输送缸,输送缸与容纳混凝土的料斗连接,在两个输送缸与出料口之间设置分配阀,在摆动油缸的作用下分配阀与两个输送缸交替连通,输送缸内的砼活塞分别由主油缸驱动作伸出或缩回动作;当分配阀与其中一个输送缸连通时,该输送缸内的砼活塞作伸出动作将混凝土经分配阀由出料口泵出,完成泵送作业,此时,另一输送缸与料斗连通,该输送缸内的砼活塞作缩回动作将料斗中的混凝土吸入输送缸中,完成吸料作业;如此往复动作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泵送。
由于混凝土为流固耦合的物质,当混凝土的石质骨料过大时,在输送缸执行吸料动作时,易造成不均匀吸入现象,即吸入稀浆的比例过高,而较重的石质大颗粒骨料吸入比例较少,导致大颗粒骨料积聚在料斗的吸料口,当大颗粒骨料累积较多时,影响泵送系统的吸料效率,严重时导致无法吸料。
现有技术,影响泵送机构吸料率的因素包括:混凝土料的质量、泵送换向速度、输送缸的缸径、砼活塞的密封性能和搅拌系统。为了提高吸料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改变混凝土中石子的比例以及石子骨径的大小,石子比例越小,骨径越小吸料率越好;2,改变泵送换向速度,泵送换向速度越慢吸料率越好;3,改变输送缸的缸径,缸径越大吸料性越好;4,改善输送缸吸料密封性,密封性好吸料性就好;5,改善泵送系统的搅拌系统,搅拌系统的搅拌速度越快,搅拌叶片越大,角度合理,则吸料性越高。采用上述方式,对泵送机构的吸料率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效果,但是其实施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高混凝土泵送机械中泵送机构的吸料率,从而提高泵送效率已经成为本领域人员丞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泵送机械,以提高泵送机构的吸料率,从而提高泵送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泵送机械,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上的泵送机构和料斗,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主油缸和输送缸,在主油缸和输送缸之间设置有水箱,所述输送缸与料斗连接,所述泵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与所述车体延伸方向所在轴线保持水平,在泵送工作状态下,使所述泵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和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输送缸与料斗连接处所在水平面法线方向上的高度大于输送缸与水箱连接处所在水平面法线方向上的高度。
优选的,在所述车体上设置支腿,在泵送工作状态下,所述车体靠近输送缸一端的支腿的伸出长度大于所述车体靠近主油缸一端的支腿的伸出长度,使所述泵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和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
优选的,所述支腿包括支撑腿与支腿座,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成球头结构,在支腿座中设置与支撑腿的球头结构相配合的连接接头,支撑腿可在连接接头中转动。
优选的,所述料斗包括前墙板和后墙板,输送缸与后墙板连接,后墙板与所述泵送机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垂直。
优选的,在前墙板上连接有出料管,在泵送作业时出料管的轴线为水平方向。
优选的,所述夹角α为0°至12°。
优选的,所述夹角α为2°至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泵送机械中,泵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与所述车体延伸方向所在轴线保持水平,在泵送工作状态下,使所述泵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和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输送缸与料斗连接处所在水平面法线方向上的高度大于输送缸与水箱连接处所在水平面法线方向上的高度。上述泵送机械在吸料时,由于泵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与所述车体延伸方向所在轴线保持水平,并泵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所在轴线和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输送缸与料斗连接处所在水平面法线方向上的高度大于输送缸与水箱连接处所在水平面法线方向上的高度,也即在泵送作业时将泵送机构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以提高输送缸的进料口的高度,这样,料斗内的一部分混凝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便可自动流入输送缸中,并且混凝土依靠自身重力在输送缸内流动,提高了泵送机构的吸料效率,从而提高混凝土泵送机械的泵送效率,并减小因输送缸吸空而造成的振动,改善了混凝土泵送机械的泵送性能;另一方面,混凝土通过自重流入输送缸中,并依靠自身重力在输送缸内流动,降低了吸料动作中的能源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急安全通道门框
- 下一篇:一种气楼开闭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