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在海上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无动力进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6949.1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6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静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海上 太阳能 海水 淡化 装置 动力 进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自然能源淡化海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淡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对海水进行淡化的方法很多,但常规的方法,如多级蒸馏法、离子交换法、渗析法、反渗透膜法以及冷冻法等,都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或电力。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寻求用太阳能来进行海水淡化,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申请号2011101640355(应用设置在海上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制作淡水的方法)提供这样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进入冬季,可以利用自然寒冷在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中结冰淡化海水的方法生产淡水。方法是:在临近气温低于0℃以下的时节,在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船舱9的上池93加入海水(通常用水泵作业)(见图2、图3)。在气温低于0℃以下的时节,上池内的海水在冷空气中结冰。结冰时,海水中的盐份会被排出在冰晶之外。当冰结到一定厚度,由于冰体积膨胀,推动浮板35,克服弹簧39的作用力向上,通过软质拉绳36,塞子37被拉起,未结冰的海水从下水孔38流入下池92(见图3);阳光透过透光棚94,加热透光棚内的空气,将冰融化为淡水。但由于上述装置体积较大,用水泵将海水泵入船舱9内,需要大量电力,且电力是船上发电,要消耗较多能源。
发明内容
为了不消耗能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提出一种无动力进水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船舱,其特征是在所述船舱的侧面设置一贯通船舱内外的多头螺纹孔和相配合的多头螺栓,并设置一双摇杆机构,其中,所述的多头螺栓设有多条进水槽;所述的双摇杆机构的第一摇杆的第一端部与多头螺栓固定连接,双摇杆机构的第二摇杆的中部与所述船舱铰接,第二摇杆的一端设一浮筒,另一端与双摇杆机构的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的第二端部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当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船舱需要进水时,将有浮筒的一端往下按,通过双摇杆机构,多头螺栓逆时针转动松开,海水从多头螺栓的进水槽进入所述船舱内;随着船舱内的海水增多,船舱逐渐下沉;最后浮筒在海水中浮起,通过双摇杆机构,多头螺栓顺时针转动,直至拧紧,多头螺栓的进水槽与外界海水隔离,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船舱停止进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一、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在进水时,使用无动力进水机构,达到了不消耗能源的目的。
二、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船舱进水量足够时,能自动停止进水,无须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1640355(应用设置在海上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制作淡水的方法)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视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视图B。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含有进水槽的多头螺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4—图6)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船舱9的侧面设置一贯通船舱内外的多头螺纹孔和相配合的多头螺栓1,并设置一双摇杆机构2,其中,所述的多头螺栓设有多条进水槽11;所述的双摇杆机构的第一摇杆3的第一端部31与多头螺栓1固定连接,双摇杆机构的第二摇杆4的中部与船舱9铰接,第二摇杆的一端设一浮筒6,另一端与双摇杆机构的连杆5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的第二端部32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当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船舱9需要进水时,将有浮筒6的一端往下按(图4和图5中实线位置),通过双摇杆机构2,多头螺栓1逆时针转动松开,海水从多头螺栓的进水槽11进入船舱9内。采用多头螺纹的原因是,多头螺纹具有导程长的特点,稍一转动,轴向可以有一个较长的行程。随着船舱内的海水增多,船舱逐渐下沉;最后浮筒6在海水中浮起(图4、图5中虚线位置),通过双摇杆机构2,多头螺栓1顺时针转动,直至拧紧(其中,设橡胶密封垫12,见图6)。这时,多头螺栓的进水槽11与外界海水隔离,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船舱9自动停止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静,未经冯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6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齿形梳状药敏试条
- 下一篇:用于吊车梁的吊车挡板底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