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沼泽运载浮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6674.1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7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樊慧文;杨慧娟;王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8/00 | 分类号: | B63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沼泽 运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作业中使用的特种沼泽运载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轻型沼泽运载用的浮箱。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沼泽设备中,沼泽运载设备是用于在水域、泥沼等环境下使用的车辆,用来运输人员、货物。这要求该设备具有水陆两栖功能,不但在沼泽地、水域,在陆地上也能行走。这就要求设备浮箱结构的设计不同于普通的仅提供浮力的结构。浮箱结构应在具备提供浮力的同时,满足设备行走系统安装驱动装置、支重轮、从动轮等结构,还要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710942,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载装置上的“浮箱骨架”。包括总梁、轴、隔仓板、浮箱、桥、浮箱、链轨,总梁上设有轴,隔仓板与总梁联结,浮箱、浮箱分别装在总梁上,浮箱、浮箱之间通过桥连接。浮箱、浮箱上还有链轨,有效改进了浮箱骨架结构,使之起到真正承力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承载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沼泽运载浮箱,在尽量减轻自身重量的同时,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并且使浮箱能够为装载的设备提供足够的浮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轻型沼泽运载浮箱,包括浮箱蒙皮、从动轴安装架、主动轴安装架、浮箱骨架、车架安装架和支重轮系安装架。在浮箱骨架的一端焊接固定有从动轴安装架,在浮箱骨架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主动轴安装架,在浮箱骨架的一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车架安装架,在浮箱骨架外表全部焊接有浮箱蒙皮。
所述的浮箱骨架是由两个相互并列并平行的长方体形单体浮箱组成,在两个单体浮箱之间平行焊接有四根矩形钢板梁;四根矩形钢板梁贯穿两个单体浮箱与两个单体浮箱焊接的一起,提高稳定性。在浮箱骨架的两侧壁下部均匀分布并焊接有支重轮系安装架。
所述的单体浮箱由隔舱板、上骨架、中骨架和下骨架组成,上骨架、中骨架和下骨架是由钢管焊接的长方体形框架,上骨架焊接在中骨架的上部,下骨架焊接在中骨架的下部,上骨架、中骨架和下骨架焊接在一起;上骨架、中骨架和下骨架内部分别焊接有横向的隔舱板;所述的四根矩形钢板梁贯穿焊接在两个上骨架之间。
增强了浮箱骨架整体结构强度,减轻了整个浮箱的重量,还为支重轮系、驱动装置、张紧装置等部件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在每个单体浮箱中,从前到后,通过隔仓板,将浮箱分为三个舱,其作用是当一舱漏水时,另外两个舱还能工作,提高了浮箱的安全系数,保证沼泽设备安全工作。形成封闭框架结构,刚性好,减少了应力集中,避免了连接处开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轻型沼泽运载浮箱,能实现为特种沼泽运载设备提供浮力;能满足特种沼泽运载设备在沼泽、水网和滩海过渡带等的运输作业;整个浮箱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轻型沼泽运载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轻型沼泽运载浮箱侧视图。
图3是浮箱骨架4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两个上骨架8和四根矩形钢板梁焊接在一起示意图。
图5是一个下骨架10示意图。
图中,1-浮箱蒙皮,2-从动轴安装架,3-主动轴安装架,4-浮箱骨架,5-车架安装架,6-支重轮系安装架,7-隔舱板,8-上骨架,9-中骨架,10-下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轻型沼泽运载浮箱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轻型沼泽运载浮箱,包括浮箱蒙皮1、从动轴安装架2、主动轴安装架3、浮箱骨架4、车架安装架5和支重轮系安装架6。在浮箱骨架4的一端焊接固定有从动轴安装架2,在浮箱骨架4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主动轴安装架3,在浮箱骨架4的一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车架安装架5,在浮箱骨架4外表全部焊接有浮箱蒙皮1。
所述的浮箱骨架4是由两个相互并列并平行的长方体形单体浮箱组成,在两个单体浮箱之间平行焊接有四根矩形钢板梁,矩形钢板梁的长度3240mm、宽度120mm、厚度60mm。四根矩形钢板梁贯穿两个单体浮箱与两个单体浮箱焊接的一起,将两个单体浮箱连接的一起。参阅图2。在浮箱骨架4的两侧壁下部均匀分布并焊接有八个支重轮系安装架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66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