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PVC建筑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5424.6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8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浚塑料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5 | 分类号: | E04G9/0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pvc 建筑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建筑行业浇铸水泥墙体、立面和水池等,一般采用竹胶板.木板等钉制模板,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复杂,耗时,耗力,而且墙面必须要粉刷,油漆。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520035704,申请日2005/10/10)公开了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制造方法,其主要采用PVC塑料为主料,配以木粉.竹粉.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为辅料,注混合造粒、挤出、模具定型、切割成品。该专利主要是替代目前竹胶板.木板等传统材料,使用功能上没有新的突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PVC建筑模板,该建筑模板具有施工方便简捷,大量节约人力,表面光滑,清洁环保,而且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组合式PVC建筑模板,该建筑模板包括面板、连接隔板和加强筋板;所述的面板的两端朝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C” 型连接槽,连接隔板的中部设有主钢筋通口,连接隔板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工字型连接头,工字型连接头具有两个第一“T”型连接轨,连接隔板的一端的两个第一“T”型连接轨分别扣在内侧的两块面板的第一“C” 型连接槽内,将内侧的两块面板连接成一体,另一端的两个第一“T”型连接轨分别扣在外侧的两块面板的第一“C” 型连接槽内,将外侧的两块面板连接成一体;内、外侧的面板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二“T”型连接轨,连接隔板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三“T”型连接轨,所述的加强筋板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二“C” 型连接槽,两个第二“C” 型连接槽分别与第二“T”型连接轨和第三“T”型连接轨相扣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内、外侧的面板的内侧面还设有固定连接槽,固定连接槽内设有所述的连接隔板连接内、外侧的面板,固定连接槽由两条“J”型型材构成,所述的连接隔板的两个第一“T”型连接轨分别扣在两条“J”型型材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连接隔板的两个侧部设有第一次钢筋通口,加强筋板的中部设有第二次钢筋通口,第一次钢筋通口与第二次钢筋通口处于相互贯通的同一位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加强筋板与面板和连接隔板之间均成45°角。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安装单边面板,连接加强筋板和连接隔板,单边完成后,扎钢筋:然后,安装另一片面板,最后,水泥灌浆浇注;由于,PVC模板重量轻2-4kg/m2,卡扣式安装简便,故具体施工人员2-3名即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组合式拼装,拼装完毕后再进行浇注,所以施工完毕后,内外立面是PVC模板的面板,而面板又具有光滑清洁环保无毒无污染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无限连续拼装方式,浇注完以后,建筑物墙体已完全连成一体,墙体横向拉力已大大增加了。由于连接隔板的钢筋口设计,使连接隔板与横向钢筋,与加强筋板连成一体,而且连接隔板的存在也大大加大了纵向钢筋拉力的密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PVC建筑模板的设计使用方式,大大提高了建筑物水泥浇铸体的横向纵向应力,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大量减少劳动力强度,并且免除厂房墙面二次粉刷油漆,环保无污染。主要适用于水泥浇铸墙体,立面,水槽,圆型水池,贮水池,特别是国外农场,牧场,养殖场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浚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华浚塑料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5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