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型腔式离合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3995.6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1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郝新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新浦 |
主分类号: | F16D49/14 | 分类号: | F16D4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型腔式 离合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中用于转动轴的制动装置,特别是借助油、气等介质的泵栈对制动机构实施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机械设备中使用的液压驱动下的制动机构,采用抱轴式制动装置。此类制动器环绕着转动轴设置,借助制动器中环形刹车面内径的伸展所产生与转轴的摩擦阻力完成制动。在传统的制动器中环形刹车面是充压容器中环形槽的一个面。加工好环形槽后,需要在环形槽上加防漏胶条和金属压盘,并用螺栓紧固,才能保证充压容器的密封条件。这种结构方式虽然加工简单,但质量精度不高,安装件繁多,整个制动器体积庞大,并且由于材料老化、零件间配合精度等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漏油问题,在精确制动中经常出现偏差,造成安全隐患,保养与维修的任务繁重,在现代高精度的机械设备中面临淘汰的命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式离合制动器结构,与现有设备相比,可以精简装配部件、简化安装工艺、缩小整体设备体积,彻底杜绝漏油问题,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薄壁型腔式离合制动器,结构中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转动轴,离合制动器环绕着转动轴设置,关键是:结构中包括离合制动器内部设置的、呈封闭的环形柱状型腔,环形柱状型腔借助内部高压通道和接头与泵栈的输出、输入口连接。
由于型腔除了一到二个高压通道外没有其他泄露位置,高压通道通过接头连接到泵栈,型腔不需要加防漏设施,因此精简了安装部件,减小了设备体积,杜绝了介质外漏,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设置一个高压管道的薄壁型腔离合制动器的剖面图,
图2为设置二个高压管道的薄壁型腔离合制动器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环形柱状型腔,2为高压通道,3为型腔内壁,4为型腔外壁,5为螺栓孔,8为接头,10、11为电磁开关阀,12是工作台,13为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薄壁型腔式离合制动器,结构中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2上的转动轴13,离合制动器环绕着转动轴设置,关键在于:结构中包括离合制动器内部设置的、呈封闭的环形柱状型腔1,环形柱状型腔1借助内部高压通道2和接头8与泵栈的输出、输入口连接。
离合制动器使用高弹性模量材料加工、经热处理定型。
环形柱状型腔1至少设一个内部高压通道2,通路中加装电磁开关阀10、11,电磁开关阀的控制端接泵栈的控制电路。
环形柱状型腔1的高度与制动器的高度比值为0.7到0.9之间。
环形柱状型腔1的宽与高度比值为0.05到0.1之间。
型腔内壁3厚度与环形柱状型腔1的宽比值为0.75到1之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例中,制动器使用弹簧钢材料,保证型腔内壁3具有良好的弹性。如图3所示,环形柱状型腔1的高度与制动器的高度比为值0.8,环形柱状型腔1的宽与高度比值为0.1,型腔内壁3厚度与环形柱状型腔1的宽相同。采用油作为增压介质。
图1中,环形柱状型腔1有一个高压通道2,在本例中,如图2所示,环形柱状型腔1有两个高压通道2,螺栓孔5设置在型腔外壁4上。图3为图1中的A-A向剖面视图。
参看图4,制动器套环套转动轴13,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12上,两个高压通道2,分别借助电磁开关阀10和11连接接头8,接头8通过油管连接至储油仓和泵栈。
当不需要制动时,泵栈不工作,环形柱状型腔1中的压力与外界相同,型腔内壁3处于正常状态,此时,转动轴13与制动器的型腔内壁3之间没有接触,可自由旋转。当需要制动时,设置电磁开关阀10的压力阀值,关闭电磁开关阀11,开启泵栈,此时环形柱状型腔1内部产生压力,压迫型腔内壁3向内涨出,抱住转动轴13,达到制动效果。当压力高于设定的阀值时,电磁开关阀10自动开启,当压力低于设定的阀值时,电磁开关阀10自动关闭,这样可以保证环形柱状型1内压力基本恒定。
当设备需要降温时,开启电磁开关阀10、11和泵栈,使油路导通,油可以循环经过环形柱状型1,达到为设备降温的目的。
当采用大气作为增压介质时,电磁开关阀11不用外接管路,直接通到外部,依然可以达到制动、降温的效果。
当设备没有降温的需要时,只开一个高压通道2即可,去掉电磁开关阀11和连接电磁开关阀11的油管,作用原理与上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新浦,未经郝新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3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进气道隔离段结构设计
- 下一篇:一种电磁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