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部艾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2678.2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6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王传林;张志军;赵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云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部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针灸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面部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尤其对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牙痛有很好额治疗。传统艾灸治疗方法有三种: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这三种灸法操作较为繁琐,耗时时长,借助于各种治疗器具实施的器械灸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便于推广。
目前在进行按摩灸治疗时还存在许多缺点:手持艾条实行压灸,艾条反复点燃操作较麻烦;手持艾条实行压灸,平铺于穴位上的桑皮纸或纱布烧透后频繁更换,浪费资源。上述这些缺点限制了压灸法的推广和普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灸法操作麻烦,且不适宜小面积艾灸治疗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面部治疗的面部艾灸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面部艾灸器,包括套置在一起的内滚筒、外滚筒,所述内滚筒、外滚筒均呈圆柱形,各滚筒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孔;外滚筒的左右端部设置有滚筒盖,滚筒盖上设置有与内滚筒相适配的第一圆形凸台、以及与外滚筒相适配的第二圆形凸台;滚筒盖的外端连接有夹臂,夹臂的前端伸入滚筒盖内,后端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上述滚筒盖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夹臂的插接部,插接部由滚筒盖外表面伸入滚筒盖内部,插接部上设有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滚筒、外滚筒与滚筒盖可以分离,艾灸治疗后方便人们清除粘附在内壁上的艾烟油;艾条放在燃艾治疗筒中,热力药力集中、均匀,艾条随着燃烧靠自身重量自然下落;燃艾筒可以放入姜片、蒜片、薄附子饼等药物进行隔物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面部艾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与内滚筒、外滚筒相适配的滚筒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面部艾灸器,包括套置在一起的内滚筒4、外滚筒3,所述内滚筒4、外滚筒3均呈圆柱形,各滚筒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孔6;外滚筒3的左右端部设置有滚筒盖5,滚筒盖5上设置有与内滚筒4相适配的第一圆形凸台52、以及与外滚筒3相适配的第二圆形凸台51;滚筒盖5的外端连接有夹臂2,夹臂2的前端伸入滚筒盖5内,后端连接有把手1。
所述滚筒盖5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夹臂2的插接部53,插接部53由滚筒盖5外表面伸入滚筒盖5内部,插接部53上设有插孔。
在使用面部艾灸器时,取下一侧的滚筒盖5,将艾条放入内滚筒内部的艾条夹上,之后盖上滚筒盖5,对面部各个位置进行接触按摩,内滚筒内部也可以放入姜片、蒜片、薄附子饼等药物进行隔物灸。
外滚筒3、内滚筒4与滚筒盖5是卡扣在一起的,便于清理附着在内壁上的杂物。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云,未经宋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2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电堆
- 下一篇:具有侧折叠板的医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