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婴儿标签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81142.9 | 申请日: | 2011-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6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易招财;范辉;张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G06K19/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儿防盗和防抱错的婴儿标签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中国,每天大约有五万婴儿诞生,如何对这些新生儿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了医院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医院都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医院里的各项工作,但是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却不能有效地防止婴儿被盗以及被抱错,婴儿被盗以及被抱错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痛苦,也给医院惹来官司和麻烦。
目前医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一种措施是加强人工记录以及手写标签进行识别,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婴儿被抱错的现象,但是这个方法存在大量人工操作,仍有出错的可能,而且无法防止婴儿被盗;另一种措施是用远程摄像装置对婴儿进行视频监控,防止人员恶意接近婴儿,这种方法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注视屏幕,而且很难区分不同的婴儿。
有鉴于此,为了确保婴儿的安全,我们急需要一款能够实现对在院婴儿状态信息实时监控的可靠仪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标签,佩戴于婴儿的手腕或脚腕上,能够定时向服务器发送婴儿对应的ID号,位置信息,状态信息和电量信息,服务器收到这些信息就可以对婴儿进行识别、定位或报警,实现对在院婴儿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标签,包括电子标签和导电腕带。电子标签固定在导电腕带上。所述的电子标签包括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
所述的电源模块为钮扣电池。
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单片机、无线射频发射电路和天线。
所述的单片机为智能射频单片机。
所述的射频接收模块包括射频接收电路和低频天线。
所述的低频天线为贴片绕线短天线。
所述的导电腕带具有倒钩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婴儿标签设计功能齐全而小巧,安装简单,更换电池容易且性能可靠,可实现对在院婴儿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标签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婴儿标签,包括电子标签1和导电腕带2。电子标签1固定在导电腕带2上
如图2所示,电子标签1包括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
电源模块为DC3V锂锰钮扣电池3,从锂锰钮扣电池3输入的DC3V直流电源给单片机4和射频接收模块供电。
无线通信模块由单片机4、无线射频发射电路5和天线6组成。
单片机4为智能射频单片机,能够进行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发射符合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信号。
射频接收模块由射频接收电路7,低频天线8组成。低频天线8为贴片绕线短天线,能有效接收发低频RFID信号且快速响应。
射频接收模块为有源RFID,根据发射端的功率强度设定,其接收的距离最大可以达到5米。
当婴儿标签经过位置监视器信号覆盖的区域出入口时,婴儿标签射频接收模块接收到位置监视器的信号即位置监视器身份标识ID号码,单片机4马上启动工作,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婴儿标签所在的位置信息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映射,从而确定此身份标识号码代表的位置,完成对婴儿位置的实时监视定位。同时,通过单片机4内部控制软件,婴儿标签可以把电子标签1本身身份标识号码,状态信息以及钮扣电池3电量等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每隔3秒发送到服务器。当婴儿标签电量不足或者腕带状态不正常,服务器都会及时报警,保证婴儿的安全。服务器连续超过规定时间没收到某个婴儿标签的信号,服务器也会产生该婴儿标签的丢失报警提示,保证婴儿位置信息的实时受控。
电子标签1外壳有防水防热设计,保证婴儿标签的正常工作。
导电腕带2具有倒钩卡槽,一旦佩戴在婴儿手腕或脚腕上,除使用设定方式解开外,只能通过破坏腕带将其解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11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