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空压机余热利用的冷热多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0400.1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0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俞峻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峻伟;陈宇;俞罗平 |
主分类号: | F04B39/06 | 分类号: | F04B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压机 余热 利用 冷热 多联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空压机余热利用,尤其是空压机余热利用的冷热多联供能量梯级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空气是工业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源之一,其可应用在纺织工业、注塑工业、电子工业、矿业等等。由于其具有安全、无公害、调节性能好、输送方便等诸多优点,使其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要得到品质优良的压缩空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大多数生产型企业中,压缩空气的能源消耗占全部电力消耗的10%~35%。根据空气压缩机原理,螺杆空压机的70~85%电能转化为废热而未被充分利用,而废热的温度在100℃左右,品质较高。与此相对应很多工艺环节的热源温度在60~80℃之间,并且工厂车间需要耗费大量能耗去除夏季甚至整年的冷负荷,比如最典型的纺织工艺过程。同时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或者硅胶水的驱动温度只需70~80℃。
现有的空压机余热装置只是利用余热提供生活热水,没有与工厂工艺相连接,从而为实现余热的高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压机余热利用的冷热多联供系统,通过对空压机余热利用与现有工艺环节的结合,实现余热的梯级利用,使得系统的能效最大化,同时实现热驱动制冷和工业供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冷热多联供系统包括一空压机装置,一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一热驱动制冷装置,一供热装置,所述空压机装置的进出口与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高温侧的进出口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低温侧的进出口与蓄热水箱的高温侧的进出口相连,所述蓄热水箱的进出口与热驱动制冷装置、供热装置的进出口相连。所述的多联供系统,通过控制器连接匹配,并集成于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的蓄热水箱低温侧与供热终端相连,供热终端与工艺过程或者生活用热环节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与热驱动制冷装置中间有一个蓄热水箱,蓄热水箱低温侧与热驱动制冷装置的管道上设有恒温阀、电磁阀,该热驱动制冷装置与室内的若干风机盘管相连接。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与蓄热水箱高温侧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高温水泵,电子水处理器,压力探测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充分分析使用空压机的工业领域不同的工艺环节,充分利用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获得60~80℃的热水,充分利用余热为部分工艺环节供热;同时利用该热水驱动制冷装置,为工艺环节提供冷源,实现空压机余热的梯级利用,使得能量利用率最大化。同时系统中加入蓄热水箱,使得余热利用系统更加稳定。同时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与空压机装置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旁通阀、第一球阀、过滤阀、第二球阀、压力控制器、温度监测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2、蓄热水箱,3、空压机装置,4、热驱动制冷装置,5、风机盘管,6、供热终端,7、控制装置,8、空压机高温管路,9、热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1)安装在空压机装置(3)的空压机高温管路(8)上并形成闭路;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1)通过热水管路(9)与蓄热水箱(2)连接,从而将空压机余热量传递给蓄热水箱(2);蓄热水箱(2)通过管路与热驱动制冷装置(4)连接并形成闭路,热驱动制冷装置(4)与室内风机盘管(5)相连;同时蓄热水箱(2)通过管路与供热终端(6)连接。通过控制装置(7)使得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1)、蓄热水箱(2)、热驱动制冷装置(4)和供热终端(6)协调运行。
本实施案例中的空压机不仅可以是喷油螺杆空压机,同时也可以是干式螺杆空压机。对于喷油螺杆空压机,可以回收润滑油的高温热量;对于干式螺杆空压机,可以回收高温高压的压缩空气的热量。然后将这些工业废热转移到需要相应热量的工艺过程中。
实际应用效果
150kW的螺杆空压机,按照每天运行12个小时,70%的热量为热驱动制冷机组,30%给工艺环节,则可提供54kW的制冷量,即可替代54kW的电制冷空调,以及8.6吨的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峻伟;陈宇;俞罗平,未经俞峻伟;陈宇;俞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0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