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隔防爆式撬装加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0061.7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9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钱爱华;崔苍巍;李东;钱弋;辛秋霞;余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32 | 分类号: | B67D7/32;B67D7/78;B65D90/2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隔 防爆 式撬装 加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装置,尤其是一种阻隔防爆式撬装加油装置,属于地面加油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加油装置所使用的防爆储罐大多为双层罐壁结构,其内部填充防爆材料,罐壁外部或内外罐之间布置油气回收管线、泵阀室、电仪表柜等附属部件,罐壁空腔的上部设置防漏油检测装置,储油罐内设有隔舱板,将其分隔成多个舱室,每个舱室内盛装不同油品的汽油,以满足不同车辆的需要,在储油罐的上部设有阻隔防爆油气回收器,可回收罐内挥发的油气;集地面阻隔防爆储油罐、加油室和阻隔防爆油气回收器为一整体,实现了储油罐与加油机的最佳搭配及整体协调。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加油装置,其内外罐之间的固定方式多采用支撑板、支撑座直接焊接而成的刚性连接,在油量发生变化、承受附加动载荷或冲击载荷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无法进行自动调节,使得罐壁存在被撕裂的风险;而另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加油站,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阻隔防爆式撬装加油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阻隔防爆式撬装加油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撬装底座上的加油机和防爆储油罐,所述加油机与防爆储油罐通过进、出油管线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防爆储油罐的罐体由内、外双层罐壁组成,所述罐体内部及双层罐壁之间的空腔内设有阻隔防爆材料,所述双层罐壁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双层罐壁之间的空腔内布置有若干组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承座,所述支撑座由上支承座与下支撑座构成,所述上支承座与下支撑座的结合面上均制有一组水平方向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内设置螺栓,上、下支承座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防爆储油罐的顶端设有走台,所述走台的两侧安装护栏,所述走台与护栏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撬装底座为开口向下的半封闭式凹槽结构,其四角均设置便于吊装的集装箱角件。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外罐壁的两侧与撬装底座之间安装有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阻隔防爆式撬装加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由上、下支承座构成的支撑座固定内外罐壁,使得罐体内油量发生变化时,内罐壁产生的轻微变形带动上、下支承座相对滑动,避免了罐体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降低了罐壁被撕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阻隔防爆式撬装加油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安装在撬装底座2上的加油机3和防爆储油罐,泵阀室,配电柜,防爆盒,浮球液位计,以及电气系统等,加油机3与防爆储油罐通过进、出油管线连接,防爆储油罐内设置油气回收管线和漏油管线。防爆储油罐的罐体由外罐壁1-1和内罐壁1-2组成,罐体内部及双层罐壁之间的空腔内设有阻隔防爆材料9,双层罐壁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在双层罐壁之间的空腔内布置有前、后两组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承座8,其中每一组包括四个与罐壁圆形截面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的支承座8,使其受力均匀,支撑座8由上支承座10与下支撑座11构成,上支承座10与下支撑座11的结合面上均制有四个水平方向的长条孔,长条孔内设置螺栓,上、下支承座通过螺栓连接。
另外,在防爆储油罐的顶端设有走台,走台的两侧安装护栏5,走台上设置带有阻火呼吸阀4的人孔盖,走台与护栏5的尾端均通过法兰、螺栓与一端安装在地面的梯子7连接,梯子7与胡兰5、走台之间螺栓连接,便于拆卸;撬装底座2的四周设有框,其顶面铺有板材,四角均设置便于吊装的集装箱角件,为开口向下的半封闭式凹槽结构;外罐壁1-1的两侧与撬装底座2之间安装有封板6,以便将鞍座内置,罐体更为美观大方。
实际使用时,上、下支承座通过螺栓预紧,将其装入双层罐壁间的空腔内与内、外罐壁焊接固定,当罐体内充满油时,罐体变形,此时罐体承受了动载荷与冲击载荷,应力集中,带动支承座8部分运动,使得上、下支承座产生相对滑动,表现为螺栓在长条孔内位置移动,以便于罐体进行缓冲调节;当罐体内油量下降时,螺栓在罐体的形变力作用下回复到原来位置,这种方式大大减轻了刚性连接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实现了罐体的自调节功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0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