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IR红外线侦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9051.1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0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潘卫星;李尚飞;滕夏晨;张一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发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ir 红外线 侦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侦测设备,尤其是一种PIR(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红外线侦测器,具体地说是用于物联网安防系统的红外线侦测器,属于红外侦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侦测器灵敏度低,误报率高,耗电量大,安装繁琐,并且信号传输不方便,影响侦测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PIR红外线侦测器,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耗电量小,提高灵敏度,降低误报率,适用性好,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PIR红外线探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光柱,壳体内对应设置导光柱的一侧设有侦测部,所述侦测部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与壳体内线路板的PIR传感器对应配合;所述PIR传感器通过信号滤波放大电路与线路板上的处理器相连,处理器与无线模块相连,所述无线模块与天线对应配合;处理器通过无线模块及天线无线发送PIR传感器检测的红外信息。
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及与所述上盖相对应的下盖,导光柱从上盖伸入下盖内。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源安装槽,所述电源安装槽通过电池弹片安装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与处理器的电源端相连,且电池组通过电压转换模块与PIR传感器的电源端相连。
所述壳体上通过蘑菇搭扣安装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设有对称分布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
所述壳体对应于设置电池组的一端设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与电源安装槽及壳体对应配合。
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配对按键相连。所述线路板通过固定螺钉安装于壳体内。
所述壳体内设有开关。所述PIR传感器与菲涅尔透镜对应配合,侦测部的侦测范围为水平103度,垂直60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壳体内的侦测部设置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与线路板上的PIR传感器对应配合,能够确定侦测部的侦测范围;PIR传感器通过滤波放大电路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通过无线模块及天线向外发送红外信息,中央处理器接收到红外信息分析处理后向手机或互联网发送报警信息,外观新颖,体积小巧,两种安装方式可选,安装方便;供电使用寿命长,可以在-20℃~40℃的环境里使用,最大侦测距离可达10米,具有无线通讯功能,传输速率为50Kbps;物联所需时间小于1秒;覆盖范围达30米;结构简单紧凑,耗电量小,提高灵敏度,降低误报率,适用性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1、导光柱2、菲涅尔透镜3、电池组4、电池盖5、电池弹片6、蘑菇搭扣7、安装支架8、线路板9、固定螺钉10、开关11、下盖12、定位块13、定位孔14、配对按键15、天线16、无线模块17、处理器18、信号滤波放大电路19、PIR传感器20、电压转换模块21、3V电池模块22、侦测部23及电源安装槽24。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及下盖12,上盖1与下盖12对应配合。壳体上设有侦测部23,所述侦测部23内设有菲涅尔透镜3,所述菲涅尔透镜3倾斜放置于上盖1内;所述菲涅尔透镜3与下盖12上的线路板9相对应配合,线路板9通过固定螺钉10固定安装于下盖12上。通过线路板9与菲涅尔透镜3的对应配合,能设定侦测部23的侦测范围,所述侦测范围为水平103度,垂直60度。菲涅尔透镜3的一侧设有导光柱2,所述导光柱2从上盖1伸入进入壳体内,通过导光柱2能够显示输出相应的信息。
所述壳体内对应于侦测部23对应于与导光柱2相连的另一侧设有电源安装槽24,所述电源安装槽24内设有用于电池组4进行安装及连接的电池弹片6,电池组4能输出3V电压,即电池组4与3V电池模块22相一致。电源安装槽24上设有电池盖5,通过电池盖5能够将电池组4密封安装于电源安装槽24内;电池盖5与电源安装槽24及壳体对应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发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帝发技术(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9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