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8730.7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2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哲圣;张登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张颖玲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式 热交换 改良 模块 | ||
1.一种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供冷却液注入,该改良模块包括:
壳体,内部呈中空状,且该壳体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入口与出口;以及
冷却结构,设于该壳体内部,并具有两个以上流道,且该冷却结构上相对于该入口处形成凹入的涡流产生区;使该冷却液由该入口注入该壳体内,使该冷却液冲击于该涡流产生区内形成涡流后,再流入各该流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入口相对于所述涡流产生区内的一侧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上盖与底座,且所述冷却结构设于该底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含外罩部、以及设于该外罩部内的内隔部,该外罩部供所述出口设置,该内隔部供所述入口设置,且所述冷却结构更进一步地设于该内隔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部上相对于所述入口处设有通孔,且该入口突起形成接管状,该通孔供该入口相通连。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部与所述内隔部之间间隔设有位于该内隔部侧向的缓冲区、以及位于该内隔部上方的导引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由两个以上鳍片竖立间隔排列而成,以在该鳍片之间形成各所述流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产生区形成于所述鳍片上缘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在所述鳍片之间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横切的沟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在所述流道之间设有隔板,以将各该流道予以区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缘配合所述涡流产生区的凹入形状而形成有凹弧缘。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热交换改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产生区呈圆弧的凹入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87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CGA自动植柱机
- 下一篇:一种制备半导体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