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离子风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7426.0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9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星;李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4 | 分类号: | H05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离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主动式静电消除的手持式直流静电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消除技术在半导体、封装、光电、通讯、喷涂、印刷、纺织、医药设备、建材和注塑等行业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高频离子风枪,集除静电、除尘功能于一体,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电子产品加工、印刷、表面处理、塑料加工等静电危害明显、尘粒污染严重等场所的首选工具。
现有的直流离子风枪,通常采用手枪式结构,在枪体的前端,设置有静电发生组件和气流喷嘴,在枪体的手柄尾/末端,设置有气源风管/开关和电源拖线,分别与外界的气源和外界电源对应连接,当操作手柄(通常做成类似手枪扳机的结构形式)被扳下后,电源被接通。
但是,由于直流离子风枪的工作原理所致,静电发生组件(实际上为针式放电结构)需要与高压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故电源拖线必须采用耐高压绝缘线。
采用上述这种方案,一方面电源拖线耐压等级必须要高,造成整个装置的制造、维护成本高,不利于使用者降低购置成本,二是高压电通过手柄部分进入枪体和枪嘴部分的静电发生组件,对整个枪体的绝缘等级要求高,且高压电源拖线不可避免要与使用/操作者发生接触,对使用/操作者是一个极大的安全威胁,不利于现场作业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频离子风枪,其将直流高压升压电路隐藏/嵌入在风枪的手柄中,避免了外界高压电源的远距离传输,既可降低制造成本,又可保证使用/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频离子风枪,包括手持式枪体和位于枪体前端的静电发生组件,在所述枪体的尾端,设置有气源风管和电源拖线,分别与外界的气源和外界电源对应连接,其特征是:其手持式枪体的手柄部位为中空结构;在手柄部位的中空结构中设置高压发生模块;所述高压发生模块的输入端经手持式枪体尾部的电源拖线与外界的低压电源连接,高压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位于枪体前端的静电发生组件连接。
具体的,所述的高压发生模块至少包括直流升压电路和报警电路。
高压发生电路的输出端,经过高压短连接线与位于枪体前端的静电发生组件连接。
所述的外界低压电源为12V或24V电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将直流高压升压电路隐藏/嵌入在风枪的手柄中,避免了外界高压电源的远距离传输,既可降低制造成本,又可保证使用/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2.外接的外界电源采用安全电压的12V或24V低压电源,避免了高压电的远距离传送,降低了电源拖线的耐压等级,从根本上避免/杜绝了使用/操作者直接接触高压电的可能,有利于保证使用/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和现场操作安全;
3.报警电路设置在枪体上,有助于使用/操作者直接了解和掌握离子风枪的工作/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模块的方框图。
图中1为手持式枪体,2为静电发生组件,3为手柄部位,4为电源拖线,5为高压发生模块,6为气源风管,7为连接高压发生模块和静电发生组件高压短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本高频离子风枪为直流离子风枪,其主要结构包括手持式枪体1和位于枪体前端的静电发生组件2,在枪体的尾端,设置有气源风管6和电源拖线4,分别与外界的气源和外界电源对应连接。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发明点在于手持式枪体的手柄部位3为中空结构,在手柄部位的中空结构中设置高压发生模块5,高压发生模块的输入端经手持式枪体尾部的电源拖线与外界的低压电源(图中未示出)连接,高压发生电路的输出端,经过高压短连接线7与位于枪体前端的静电发生组件连接。
其中,上述的高压发生模块至少包括直流升压电路和报警电路。
上述的外界低压电源为12V或24V电源。
图2中,高压发生模块至少包括直流升压电路和报警电路。
高压发生模块的输入端经手持式枪体尾部的电源拖线与外界的低压电源(图中以24V电源为例)连接,高压发生电路的输出端,经过高压短连接线与位于枪体前端的静电发生组件连接。
由于直流升压电路和报警电路均为现有技术,故其具体线路和连接方式在此不再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74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覆金属陶瓷基板
-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的场发射三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