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流保护环蝶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73778.9 | 申请日: | 2011-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8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何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相华 |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1/3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魏国先 |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保护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阀,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有导流保护环的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在管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不管是中线蝶阀还是偏心蝶阀,软密封蝶阀还是硬密封蝶阀,在打开状态下,管道中心的高速流体时刻冲刷着蝶板的外圆密封面,如果流体含有硬质颗粒,则冲刷磨损尤为严重,所以存在如下问题:①、即使新蝶阀密封性能好,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由于蝶板密封面的磨损而使密封性能变差;②、由于蝶板密封面并非尖角型、流线型等小阻力结构,造成过流阻力大;③、现在软密封蝶阀只能将软密封件置于阀座上,而不能置于蝶板上,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过流阻力小、蝶板不受流体冲刷磨损、有效保护蝶板、尤其适用于有硬质颗粒流体的导流保护环蝶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导流保护环蝶阀,包括阀体、蝶板、阀杆、驱动机构、上衬套、下衬套、底盖、阀座,并且还安装有导流保护环,导流保护环固定在阀体的内腔壁上,导流保护环与阀体的内腔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保护环由1片或2片半圆环构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蝶板处于最大开度时,导流保护环的内表面与蝶板的外圆面径向间距为3-30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保护环的外侧为锥形斜面或V型面或流线型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保护环的两端嵌入阀体内腔壁上的凹槽,用螺钉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保护环的内表面形状与蝶板外圆形状相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保护环外侧迎流的锥型斜面加工成刃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流体阻力小;②、有效保护蝶板外圆密封面不受流体冲刷磨损,使用寿命长;③、长久保持密封性能好;④、软密封件可置于蝶板上,简化结构;⑤、适用于含硬质颗粒的流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阀体,2-导流保护环,3-蝶板,4-阀杆,5-止动销,6-驱动机构,7-上衬套,8-密封件,9-下衬套,10-底盖,11-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带单个半圆环的导流保护环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保护环蝶阀,包括阀体1、导流保护环2、蝶板3、阀杆4、止动销5、驱动机构6、上衬套7、密封件8、下衬套9、底盖10、阀座1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蝶阀的基础上增设了导流保护环2,导流保护环2为一个或两个半圆弧结构,对于单向流体,导流保护环2设置一个半圆弧,对于双向流体,导流保护环2设置两个半圆弧,导流保护环2是一个半径比蝶板3外径大3~30毫米的半圆形片,它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凸块,安装时将导流保护环两端的凸块嵌入阀体1内腔壁上设置的凹槽内,用螺钉固定即成,安装在阀体1上的导流保护环与阀体1内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当蝶板3处于最大开度时,也就是蝶板3与阀体1的内腔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时,导流保护环2正好覆盖蝶板3的外圆密封面,导流保护环2的内表面与蝶板3的外圆面距离为3~30毫米,正好保护蝶板3外圆密封面不受流体冲刷磨损,导流保护环2横截面的迎流面制成锥型斜面或V型面或流线型面,一方面可降低对流体的阻力,另一方面可切断纤维、金属丝等杂物,保障流体的正常流动,免除了纤维、金属丝缠绕蝶板的危害。
在阀体1内腔迎流面两侧各先加工出一个凹槽,导流保护环2的两端也各先制造出一个凸块,凸块与凹槽可形成小间隙配合,将凸块嵌入凹槽内并用螺钉固定即成。导流保护环2外侧迎流的锥型面加工成刃口,当蝶板3处于最大开度处,导流保护环2正好覆盖蝶板3的外圆面,导流保护环2的内表面与蝶板3的外圆面距离为10毫米,其它构造与现有蝶阀相同。
实施例2:带两个半圆环的导流保护环蝶阀。
参见图1,在阀体1内腔两端同时安装导流保护环2的两个半圆环,适用于双向流动的流体,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相华,未经何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3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