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附式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2898.7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7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况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鼎鼓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256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式收集器。
背景技术
实际生产中,有些工业废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需要对这些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的可溶于水,通常在处理这类有害物质时会进行喷淋作业,由水雾将有害物质吸附,再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水雾加以收集处理;现有的收集水雾的装置,结构复杂、收集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附式收集器,其结构为:它由多个吸附管、连接管和负压提供装置组成;吸附管沿连接管的径向方向设置在连接管外壁上,吸附管外端封闭,吸附管内腔与连接管内腔连通,连接管一端封闭,连接管另一端与负压提供装置连接;吸附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为了提高装置对水雾的收集效率,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如下改进:在连接管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分别设置多个吸附管,连接管轴向上同一位置处的吸附管沿连接管周向均匀设置。
针对前述的轴向位置上设置多处吸附管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优选结构形式为:连接管轴向上的2个位置处设置有吸附管,每个位置处设置3个吸附管。
在前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减小装置结构对废气造成的阻力,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吸附管的截面形状为水滴形,水滴形吸附管的圆弧端朝下、尖部朝上。
为了提高吸附管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连接管轴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吸附管互相不遮挡。
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以及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多个吸附管长度相同,多个吸附管的外端与一圆形连接架的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对水雾进行高效率地吸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图中标记3所示器件即为负压提供装置);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吸附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竖向箭头为废气流动方向,斜向箭头为水雾在负压作用下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吸附式收集器,它由多个吸附管1、连接管2和负压提供装置组成;吸附管1沿连接管2的径向方向设置在连接管2外壁上,吸附管1外端封闭,吸附管1内腔与连接管2内腔连通,连接管2一端封闭,连接管2另一端与负压提供装置连接;吸附管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其工作原理为:将吸附管1和连接管2所形成的结构体设置在废气处理装置的气道中,负压提供装置向连接管2提供负气压,在吸附管1上的通孔的进气端处就形成负压区;当废气通过吸附管1所在区域时,废气中的水雾就附着在吸附管1上的实心部分,附着在吸附管1上的水雾在通孔处负压区的作用下向通孔孔沿处汇聚,当水雾汇聚到一定量时就形成水滴,水滴或者跟随气体一起被吸进负压提供装置,或者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从而实现将废气中含有害物质的水雾从废气中分离。
为了提高吸附式收集器的收集效率,可采用如下手段:在连接管2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分别设置多个吸附管1,连接管2轴向上同一位置处的吸附管1沿连接管2周向均匀设置,形成多层结构,每层结构上设置若干个吸附管1。
针对前述的多层结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连接管2轴向上的2个位置处设置有吸附管1,每个位置处设置3个吸附管1。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吸附气体中的水雾的,为了不影响气体流通的速度,本实用新型的吸附管1采用如下结构形式:吸附管1的截面形状为水滴形,水滴形吸附管1的圆弧端朝下、尖部朝上,水滴形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结构表面对气体的阻力。
在前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吸附管1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方案:连接管2轴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吸附管1互相不遮挡。
为了提高吸附管1的稳定性,以及便于装置的设置和安装,本实用新型还将所述多个吸附管1的长度设置为相同,并将多个吸附管1的外端连接在一圆形连接架的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鼎鼓风机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鼎鼓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2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压装置的加压方法
- 下一篇:超大型整绳破断拉力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