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用双体预绞式防振锤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2022.2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有岩;丁晓亮;赵明;朱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用双体预绞式防振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用防振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的导线长期受风、冰、电晕等外力的作用会引起周期性的振动。导线长期处于振动状态下将引起振动疲劳,导致导线断线或断股,使线路的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在线缆上加装单体防振锤以防止其振动,但由于普通单体防振锤具有受激振频率窄、耗能低,遇到复杂气候条件时,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线路防振效果,大大缩短了线路运行年限;其次,防振锤安装线夹一般采用螺栓型,容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滑移现象,严重影响了线路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复杂气候条件下能正常运行的双体预绞式防振锤。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只线夹本体和分别布置在线夹本体两侧的两组锤体,每组锤体由一对锤头和一根钢绞线组成,每对锤头分别连接在钢绞线的两端,线夹本体的两足部分别连接两根钢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呈“Ω”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Ω”型线夹加预绞丝与线缆连接的方式,以及采用四只锤头联合防振的设计方案,可以解决输电线路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防振问题,大大提高防振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现有防振锤对线缆局部应力大的问题,变螺栓连接的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减少了线缆的局部应力集中。预绞式结构又有效防止了现有防振锤因为螺丝松动而滑移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使防振锤频率覆盖区域较广,低、中、高频响应好,能满足多种环境条件下的防振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线夹本体的上部设有一排椭圆形凸台,在所述凸台之间设有预绞丝,在所述“Ω”形线夹本体的环形部内穿置导线,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布置在线夹本体的外部,所述预绞丝缠绕在所述线夹本体外部的导线上,可起到紧固作用。
四只锤体的形状、尺寸大小可以相同亦可不同。每组锤体钢绞线两端的锤头采用音叉式锤头也可采用别的形状的锤头,每对锤头结构、大小及重量可以相同亦可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预绞丝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有效的防止防振锤由于螺栓松动而滑移影响防振效果。
2、频率覆盖范围广,打破了输电线路传统防振锤一个线夹一根钢绞线挑两个锤体的模式,对多种环境条件下输电线路具有显著的减振效果。
3、“Ω”型结构防振锤可以将顺线路方向上的振动有效转化为垂直于线路方向上的振动,极大消耗了振动能量,并进一步阻止了防振锤的滑移,最主要的是杜绝了防振锤脱落的隐患。
4、采用小锤组合成重锤有效解决了为提高高频段防振性能而又要求防振锤重量比较大的矛盾。
5、用特种胶固定连接锤头和钢绞线,从而避免了因为压接不紧或长时间运行而产生间隙,直接影响防振锤的防振效果。
6、施工方便,徒手安装无需任何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锤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只线夹本体2、四只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的锤头1、两根钢绞线3。
线夹本体2类似“Ω”形状,上部有一排椭圆形凸台2-1,各凸台2-1之间镶嵌有预绞丝2-2。
在“Ω”形线夹本体2的环形部2-4内穿置导线4,导线4的两端分别布置在线夹本体2的外部,预绞丝2-2缠绕在线夹本体2外部的导线4上。
线夹本体2的两足部2-3均为圆管型,两根钢绞线3分别穿过足部2-3中的圆孔2-4,每根钢绞线3的两端分别通过胶体连接一个锤头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2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局部加固纸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功能性薄膜及功能性薄膜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