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1782.1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束龙胜;胡东旭;方林山;吴夕球;陈士保;王骢;何源;陈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4 | 分类号: | H01F38/24;H01F2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互感器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压互感器中,软连接是连接真空灭弧室与下支架和绝缘拉杆的重要元件,它起到缓冲合分闸时产生的冲击力,有效的提高真空灭弧的使用寿命。
目前,绝缘筒中真空泡与下支架、导电夹、软连接装配时由于工装的限制,装配起来比较困难,造成软连接装配容易发生歪斜现象,最终导致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降低,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其目的是保证绝缘筒中真空泡与下支架、导电夹、软连接装配的可靠性,避免软连接在装配时发生歪斜的现象,提高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包括真空灭弧室、下支架、软连接和导电夹,所述的真空灭弧室通过软连接、导电夹与下支架连接在一起,导电夹安装在真空灭弧室上,软连接的一端连接导电夹,另一端连接下支架。
所述的软连接为“U”型结构,两个开口端分别设有螺栓孔,并通过螺栓与导电夹和下支架连接。
所述的软连接两个开口端分别设有一个螺栓孔。
具有上述结构的一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由于软连接的安装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左右两边各两个变为左、右两边各一个,安装更加方便可靠,避免在装配的过程中产生歪斜的现象,提高了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2.该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6中,1:真空灭弧室;2:下支架;3:软连接;4:导电夹。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6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电压互感器绝缘筒结构包括真空灭弧室1、下支架2、软连接3和导电夹4,真空灭弧室1通过软连接3、导电夹4与下支架2连接在一起,导电夹4安装在真空灭弧室1上,软连接3的一端连接导电夹4,另一端连接下支架2。
软连接“U”型结构,两个开口端分别设有一个螺栓孔,并通过螺栓与导电夹4和下支架2连接。
安装时,首先将下支架2、导电夹4、软连接3放入与真空灭弧室1固定的工装内,把导电夹4与真空灭弧室1固定,然后再将软连接3与下支架4固定。由于软连接3的外形大小发生了变化,使其数量上也由原来的四个改为现在的两个,安装更加方便可靠,提高了真空灭弧室1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1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