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包装容器用的密封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71433.X | 申请日: | 2011-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6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鹏;李勇;文跃强;赵立品;杨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韬 |
| 地址: | 6112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包装 容器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液包装容器用的密封盖。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封口装置都是用组合塑料密封盖来封闭瓶(袋)口,这种密封盖由三部分组成:内盖、外盖和置于内盖和外盖之间的垫片(如聚异戊二烯垫片),在输液时用树脂针穿透垫片和内盖,与药液接触后实现输液。由于垫片和内盖较厚,在穿刺过程中,垫片和内盖都易掉屑,常导致药液被污染;穿刺阻力大,不易操作;此外,这种组合塑料密封盖的生产成本也较高。已经公告授权的中国专利201020282741.0涉及的一种梭形管体座单立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即在把输液针刺入过程中或者刺入后的输液过程中,瓶盖有时对输液针的固定、夹持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可能存在脱落或漏液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者污染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容器用密封盖。
一种输液容器用密封盖,包括盖体1,输液管2,进针导管3,密封件5:盖体1是由盖表薄片8、盖侧壁7连接而成的空心圆形柱体,空心圆形柱体边缘向外延伸成第一焊接环6;输液管2上端部内径小于下端部内径,下端部与盖体1中空相通;进针导管3与输液管2上端部连接,和盖体1、输液管2中空相通,中轴线为同一条直线,在进针导管3与输液管2上端部过渡处设置有密封隔膜4,进针导管3开口处有向两边凸出的第二焊接环9;密封件5设置在进针导管3开口处的第二焊接环9上。
优选地,进针导管3为中空的圆形柱体,内径略小于输液管上端部内径。
优选地,设置在进针导管3与输液管2上端部过渡处的密封隔膜4中部为凹形,可以做成浅“V”形,开口朝向进针导管3的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5是易撕膜。
优选地,盖体1可以是由盖表薄片8、盖侧壁7连接而成的空心椭圆形柱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大输液软包装袋/瓶的密封盖,由于大输液软包装袋在输液过程中处于倒置状态,密封盖的输液管此时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密封隔膜的V形开口与输液针进入的方向对应,增大了密封隔膜的与输液液体的接触面积,压力随之增加,同时对输液针的夹持力也大大增强了,防止了输液针的滑落或者漏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1为空心椭圆形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盖体,2是输液管,3是进针导管,4是密封隔膜,5是密封件,6是第一焊接环,7是盖侧壁,8是盖表薄片,9是第二焊接环。
下述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结合附图2、附图3,一种输液包装容器用的密封盖,包括盖体1,盖体1是由盖表薄片8、盖侧壁7连接而成的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边缘向外延伸成第一焊接环6,第一焊接环6用于密封盖与输液包装容器例如大输液软包装袋/瓶等焊接到一起,从而完成大输液软包装袋/瓶的密封。优选地,盖体也可以做成由盖表薄片、盖侧壁连接而成的空心椭圆形柱体。位于盖体1上方,与盖体1连接的输液管2,与输液管2上端连接的是进针导管3,盖体1、输液管2和进针导管3三部分为一次注塑成型的一个整体部件,三部分为中空相通,中轴线相同,其中,输液管2的上端部内径小于下端部内径,形成上小下大的状态,剖面为梯形,输液管2与进针导管3的连接的过渡处设置有密封隔膜4,用于隔离输液液体与外部空气接触,密封隔膜4为中间呈凹形的圆形薄板,利于输液针刺破,优选地,密封隔膜呈浅“V”形,开口朝向进针导管3的开口处,进针导管3开口处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焊接环9,用于焊接表面的密封件5,在此实施例中,密封件5为易撕膜,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易撕膜至少有一端延伸到第二焊接环9的外面,形成拉片,以便于撕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1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