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分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1427.4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1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闫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奥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9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分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分流器,尤其是一种可将制冷剂均匀分配给分液管的分流器。
背景技术
空调的冷冻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分流器-毛细管-蒸发器构成循环,其中,分流器是将冷凝器送出的制冷剂分配给分液管的装置,现有结构的分流器结构如附图1所示,制冷剂从进液管1进入到分流器2中,在分流器2中分配进入分液管3,所述分流器2包括出液头4、分液锥体5和进液头6,分液锥体5将进液头6内腔隔成进出液通道,通道在出液头4顶部形成多个出液孔,所述出液头4与所述分液管3相连。现有结构的分流器,没有混合腔,制冷剂不能得到充分混合,制冷剂混合不均匀,而且液体流动的声音较大,使用时,为人们带来较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制冷剂的混合较均匀、制冷剂流动的声音较小的空调分流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分流器,包括分流器本体、设于分流器本体中的锥形导流锥和均流板,所述导流锥下方的锥形尖端横穿所述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设有环绕导流锥的均流孔,所述均流孔具有与所述导流锥相同的锥度,所述均流孔的下端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均流孔的上端连接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上端为圆弧面开口,所述圆弧面开口与出液口连通。
所述导流锥横穿所述均流板,在均流板上形成了圆锥形穿孔,部分导流锥嵌入所述均流板的圆锥形穿孔;均流板上设有环绕导流锥的均流孔,所述均流孔具有与所述导流锥相同的锥度,均流板与嵌入所述均流板的导流锥外壁之间形成圆环锥形均流孔,通过进液口进入的制冷剂,从圆锥环形的均流孔进入到与均流孔连通的混合腔中,由于均流孔具有与导流锥相同的锥度,因此,制冷剂通过均流孔进入混合腔时,为平滑进入,减小了流阻,降低了制冷剂流动的声音。制冷剂在混合腔中充分混合后,通过混合腔上端的圆弧面开口,进入到与所述混合腔连通的出液口。制冷剂通过圆弧面开口进入出液口,制冷剂在混合腔中顺着圆弧面流动,减小了流阻,增大了静压,降低了汽化程度,降低了制冷剂流体流动的声音。进入到出液口的制冷剂,通过与出液口连接的分液管实现制冷剂的分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锥下方的锥形尖端横穿所述均流板的中心。所述导流锥下方的锥形尖端横穿所述均流板的中心时,使得圆环锥形均流孔位于均流板的中心,从进液口进入的制冷剂可以更均匀的通过均流孔流入混合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锥的两侧对称设有混合腔和出液口。在导流锥的两侧对称设置混合腔和出液口,从进液口进入均流孔的制冷剂,被均匀的分配到导流锥的两侧,制冷剂可通过导流锥两侧的混合腔和出液口分配到分液管中,使得整个分流器对制冷剂的分配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流器,在分流器本体中设置了混合腔,使得制冷剂能够在混合腔中充分混合,有效解决了制冷剂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制冷剂在进入混合腔之前,通过与均流板上与导流锥的锥度相同的圆环锥形均流孔,使得制冷剂在进入混合腔通过均流孔平滑进入,减小了流阻,降低了制冷剂的流动声音;而且,混合腔与出液口的连通处设置圆弧面开口,在混合腔中充分混合的制冷剂沿着圆弧面开口流入出液口,减小流阻,增大了静压,降低了汽化程度,进一步降低了制冷剂流动的声音。因此,本实用新型空调分流器,可使制冷剂充分均匀混合,而且,使用过程中制冷剂流动的声音较小,降低了制冷剂流动时给人们带来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结构的空调分流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分流器一种实施例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分流器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空调分流器中均流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均流板的A-A向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空调分流器,如附图2和3所示,包括分流器本体10、设于分流器本体10中的锥形导流锥20和均流板30,所述导流锥20下方的锥形尖端横穿所述均流板30,所述均流板30上设有环绕导流锥20的均流孔32,所述均流孔32具有与所述导流锥20相同的锥度,所述均流孔32的下端与进液口12连通,所述均流孔32的上端连接有混合腔40,所述混合腔40的上端为圆弧面开口42,所述圆弧面开口42与出液口50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奥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奥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1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