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残损变形青铜器拉力顶推整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70569.9 | 申请日: | 201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9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马新民;郭移洪;张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新民 |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残损 变形 青铜器 拉力 整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物修复,特别是一种残损变形青铜器拉力顶推整形器。
背景技术
地下文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文物出土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变形,特别是青铜器,因此,在文物修复工作中,青铜文物的矫形历来就是一个重点和难题,修复成败与矫形密切相关。青铜器修复整形的传统方法不少,如压摸法、锤打法、锯解法及近年来发明的加温矫形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容易造成新的损伤。若用锤击法矫形,力度大了青铜器易折断,使青铜器受到二次破坏;而力度小则无济于事。然而,千斤顶只能对青铜器某个部位的变形进行有限的矫正,当矫正某一点或一个部位时,变形青铜器的变形部位或未变形部位,则相应地受到千斤顶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另外,残存变形青铜器因受外力挤压,呈横向拉伸变形,模压不能同时对横向变形部位进行矫正,从而使矫形工作陷入困境。故寻求一种与变形青铜器形体相符,可以从内到外多着力点同时加力的实用矫形设备,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残损变形青铜器拉力顶推整形器,可有效解决残损变形青铜器的修复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板、调节螺杆和固定螺母,主板两边对称开有滑孔,主板的中心在两滑孔之间的中心部装有主调节螺杆的螺孔,螺孔内装有主调节螺杆,主调节螺杆靠主板的上面装有主固定螺母,主调节螺杆穿过螺孔的下端部上装有推力轴承,并经固定螺丝装有压板,两边的滑孔内对称装有滑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对青铜器修复效果好,是青铜器修复设备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板、调节螺杆和固定螺母,主板1两边对称开有滑孔11,主板的中心在两滑孔之间的中心部装有主调节螺杆的螺孔,螺孔内装有主调节螺杆5,主调节螺杆靠主板的上面装有主固定螺母7,主调节螺杆穿过螺孔的下端部上装有推力轴承8,并经固定螺丝9装有压板10,两边的滑孔内对称装有滑动装置。
所述的主调节螺杆5上端部装有手轮6;所述的滑动装置是由副调节螺杆2及套装在副调节螺杆上的调整螺母4经副固定螺母3固定在滑孔内构成;所述的主板长400mm,宽50mm,厚≥5mm,两端呈圆弧面;所述的主固定螺母7为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利的整形小型设备,携带方便,操作灵活。主要针对一些残片以及整件青铜器上出现的凸凹部分的整形。选取一块厚度在5毫米以上的不锈钢板,长度40厘米,宽度5厘米,在中间位置钻一孔,孔径14-16毫米,焊上略小于孔径的螺母,装上相匹配的螺杆,长度不超过20厘米,螺杆一端装配便于旋转把柄,另一端装活动顶头。在中孔两侧3厘米处,分别向外方向沿钢板中心线制作镂空滑动槽,槽上装配可滑动的紧固定位螺母装置,螺母上配置合适的螺杆,长度在15厘米。修复工作中可根据凸凹状况,来决定采取是拉或顶的分别调整中心螺杆和滑动紧固定位螺母装置以及螺杆。
由上述情况表明,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青铜器不同的变形情况,通过多个矫形支点,从不同的方向,施加不同的力度,运用对应力内、外两个方向施力的方法,对变形的青铜器进行矫形;也可以对某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矫形。实践证明:该设备科学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其功效显著,结合当今先进的高精度焊接工艺,使青铜器的外形修复、复原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文物保护和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新民,未经马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05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