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雨污水调蓄净化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486.6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0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解清杰;段明飞;吴春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B01D24/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污水 净化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污水调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雨污水调蓄净化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雨污水的调蓄是对雨水和污水进行调节并储存的统称。污水的调蓄是指在晴天时,把混合污水储存在调蓄池内,在达到溢流量之前对其进行储存,当超过调蓄池的容量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污水进行净化,污水排放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高。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对晴天污水进行调蓄的装置,一般都是把调蓄池建在合流制管网中,和排水管道配合使用。雨水调蓄的对象主要是初期雨水。初期雨水具有历时短、污染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等缺点,因此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截污调蓄处理。目前常用的雨水调蓄方式均为调蓄池。在降雨初期, 小流量的雨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当雨水流量增大时, 部分雨污混合水溢流进入调蓄池,被贮存的这部分流量在管道排水能力恢复后返回污水处理厂,这样降雨高峰时污水处理厂的在线流量减小,处理能力满足要求,同时也避免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溢流雨水直接排入水体。
目前已有了一些雨水净化装置,如专利号为200820075074.1的雨水净化装置,专利号为200920120822.8的雨水净化蓄水池和专利号为200810037352.9的雨水净化处理装置。这些装置基本都不具有对雨污水同时进行调蓄和净化的功能,并且投资较高,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影响景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雨污水净化处理和调蓄为一体的一体化装置,克服现有装置中存在的不足,使雨污水得到有效调蓄净化和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管、调蓄区、净化区、滤料、溢流堰、出水管、通气检修孔、人孔和底座。调蓄区一侧的上部设置通气检修孔,进水管设于通气检修孔的一侧;调蓄区为圆球形结构,顶部连接净化区;调蓄区通过底座来支撑;净化区为竖直的圆筒形结构,下半部分包含在调蓄区内;出水管设于净化区的一侧;净化区底部有4-5层滤料,顶层滤料正上方靠近出水管处设有溢流堰;净化区顶部开有人孔;出水管的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人孔与通气检修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雨污水的净化和调蓄集于一体,实现了雨污水的调蓄净化一体化。晴天时,可以对污水进行储存,当达到溢流量时,净化后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出;雨天时,可以储存初期雨水,缓解管网压力,并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不影响景观,便于移动,建造和维护费用较低,经处理后的雨污水可以直接排放或用于景观水、灌溉等,适用于城镇小区等雨污水的调蓄净化和原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型雨污水调蓄净化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进水管,2—调蓄区,3—净化区,4—滤料,5—溢流堰,6—出水管,7—通气检修孔,8—人孔,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小型雨污水调蓄净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调蓄区2、净化区3、滤料4、溢流堰5、出水管6、通气检修孔7、人孔8、底座9。所述净化装置包含4层滤料,自下而上依次为腐木、凹土、硅藻土、沸石。晴天时,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调蓄区2,在调蓄区2内暂存,当污水储存到一定量后,进入净化区3,自下而上依次通过四种滤料,使污水得到净化,然后经溢流堰5到达出水管6,最后排出。排出的污水可以由于景观水或市政用水。
实施例2
一种小型雨污水调蓄净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调蓄区2、净化区3、滤料4、溢流堰5、出水管6、通气检修孔7、人孔8、底座9。所述净化装置包含5层滤料,自下而上依次为凹土、活性炭、沸石、铁屑、硅藻土、累托石。雨天时,初期雨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调蓄区2,在调蓄区2内暂存,当雨污水储存到一定量后,进入净化区3,自下而上依次通过六种滤料,使雨水得到净化,然后经溢流堰5到达出水管6,最后排出。这样既缓解了排水管网压力,又降低了雨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