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前保险杠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422.6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余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谭小容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前 保险杠 防撞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由内板和外板焊接而成,其截面形状如图3所示,由两个矩形和三个直线段构成,内板和外板选用材料HC450/980TR(材料性能为:屈服强度450~700MPa,抗拉强度980 MPa、断后延伸率14),厚度T=1.5,成型工艺一般为冷冲压,然而该材料的拉延性能较差,致使冷冲压工艺制作后的零件回弹性大,制件精度难以保证,给后续的焊接及装配工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内板、外板单独成型,相应地增加了检具、焊接夹具及焊钳开发费用、能源消耗及管理成本,并且制成的抗拉强度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前保险杠防撞梁的结构进行优化,提供一种工艺成本低、精度高、碰撞性能好的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前保险杠防撞梁,包括承载部(1)、位于承载部(1)上端的上支撑部(2)和位于承载部(1)下端的下支撑部(3),所述承载部(1)为台阶形折板,所述上支撑部(2)和下支撑部(3)均为水平板,该前保险杠防撞梁由抗拉强度为400~600Mpa、厚度为1.8~2.5mm的钢板热冲压一体成型,热冲压后的抗拉强度为1300~1800Mpa。
作为优选,所述抗拉强度为400~600Mpa的钢板是热轧或热轧酸洗钢板BR1500HS、冷轧退火钢板B1500HS,厚度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防撞梁是一体形成的,不需要像背景技术那样对内板、外板分别制造再焊接形成,不但减少了一套工装夹模具,而且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制造精度。
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钢板材料通过热压工艺制成防撞梁后,抗拉强度从400~600Mpa提升到1300~1800Mpa,防撞梁的防撞机械性能明显得到了提高。
有益效果:
(1)减少了一个零件,使得车身轻量化,相应地减少了整车油耗和CO2排放;
(2)通过结构优化设计,节省零件检具、焊接夹具、焊钳的开发费用及管理维护成本,减少焊接费用及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地控制了综合制造成本:
(3)结构设计简单,零件成形性相对较好,有利于车身精度的提高,提升整车质量;
(4)降低压机吨位要求,降低冲压噪声;
(5)通过材料选用及工艺参数设置,方便有效提高零件的表面硬度及其耐磨性,提高车型的碰撞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和选材的优化、以及加工方法的改进,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加工方法,并能达到改进前同样的防碰撞能力。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 是传统的车用前保险杠防撞梁的截面图。
图4 是改进前、后的车用前保险杠防撞梁在整车碰撞试验中的速度历程对比图。
图5 是改进前、后的车用前保险杠防撞梁在整车碰撞试验中的减速度历程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车用前保险杠防撞梁,由承载部1、位于承载部1上端的上支撑部2和位于承载部1下端的下支撑部3构成。承载部1为台阶形折板,台阶形折板可以是两级台阶、三级台阶或更多。上支撑部2和下支撑部3均为水平板。该前保险杠防撞梁由抗拉强度为400~600Mpa、厚度为1.8~2.5mm的钢板热冲压一体成型,热冲压后的抗拉强度为1300~1800Mpa。
优选钢板材料为热轧或热轧酸洗钢板BR1500HS、冷轧退火钢板B1500HS,厚度为2mm,热冲压后的抗拉强度为1300~1800Mpa,这两种材料均为宝钢在售品种。选用的材料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可选用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相近的相应规格材料,通过热冲压成型达到1300~1800Mpa的抗拉强度。其中冷轧退火钢板B1500HS的化学成分为:
热轧或热轧酸洗钢板BR1500HS、冷轧退火钢板B1500HS的机械性能为:
热轧或热轧酸洗钢板BR1500HS、冷轧退火钢板B1500HS热冲压后的机械性能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叉车的手制动操纵机构
- 下一篇:重量敏感型安全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