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梯井施工的安全防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153.3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8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春;孙慧星;王世明;张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E04G2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梯 施工 安全 防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机构,具体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电梯井进行安全保护的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大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同时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电梯井高空坠落的事故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对施工中电梯井的防护主要还是采用在井道内搭设脚手架并铺满脚手板,以此作为水平防护,然后再采用钢筋焊接制成防护门,以此对门洞进行防护。但是,这种防护结构既不美观又不安全,在搭设钢筋和脚手架时通常是由工人随意固定,难免会有遗漏而造成钢筋固定不稳,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而且固定后电梯井的门洞被堵死,也不方便工作人员进入电梯井内进行施工作业。由于通常一栋大楼内有上百个电梯井门洞,在每个电梯井门洞处都需要铺设钢筋,这使得钢筋的用量很大,而且在施工完成后钢筋的可重复使用率很低,这使得钢筋的消耗很大,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建筑物电梯井门洞及通道内的安全防护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且安全性好的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电梯井施工的安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电梯井门洞的防护滑门和安装于电梯井通道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滑门包括门体和滑轨,所述门体是由角钢制成的框形钢架和固定在钢架内侧的钢丝网构成,在所述钢架上固定有用于与滑轨配合的吊轮,门体通过所述吊轮与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焊接有至少两个带有螺栓孔的支耳;所述防护网包括由镀锌钢丝网制成的防护网本体,在防护网本体相向的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边条,在所述的两根边条上各固定有至少两个吊耳。
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中的防护滑门在安装时将滑轨通过支耳固定在电梯井门洞的上方,然后将门体通过吊轮安装在滑轨内,使得门体既能被快速方便的安装在门洞处,起到遮挡门洞的作用,同时在需要时还能方便的将门滑开,能让工作人员进入到通道井内。而防护网在安装时可以通过两侧的吊耳快速、方便的固定,解决了传统防护网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钢架的中部还横向固定有一块防护钢板,在所述防护钢板的背后还横向设置有用于增强该防护钢板强度的角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钢架的底部还横向固定有一块底板,在底板上贴有反光薄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吊耳为半圆形且与防护网本体的网面平行。
再进一步,在钢架的下端还设有用于锁定门体的插销。
再进一步,在滑轨上方还设有安全警示灯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中的防护门和防护网均为可拆卸式结构,而且均采用预制成型,因此在施工完成后可将其直接拆下,然后又在另一处电梯井门洞重复使用。
2、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中的防护门和防护网由于均是在两侧采用材质较硬的角钢定型,中间采用具有弹性的钢丝网来覆盖整个面,并设有固定的安装位置(防护门通过滑轨连接,防护网通过吊耳连接),使得安装操作很方便,而且不易断裂和脱落。
3、可灵活控制防护门的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井的门洞上方安装滑轨,将防护门设置成滑门结构,这样可根据需要关闭或打开门洞,既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又能方便工作人员进入井内作业。
4、安全性较高:由于防护网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减缓对下落人或物体的直接冲击力,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减小对人或物体可能造成的损害。
5、取材方便,制作成本低,而且可重复使用,节省了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机构中防护滑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滑门内吊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体,2—滑轨,3—吊轮,4—支耳,5—插销,6—钢架,7—钢丝网,8—底板,9—防护钢板,10—角钢,11—安全警示灯箱,12—防护网本体,13—边条,14—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