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桥通气塞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008.5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1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雷席阳;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桥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桥,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后桥通气塞。
背景技术
汽车后桥为防止外部的泥水、灰尘等进入桥壳内盒防止内部油温升高使桥壳内部压力增大,引起半轴油封、主齿油封处漏油,通常在桥壳或主减速器壳上设置通气塞。
现有的汽车后桥通气塞如图3所示,其包括通气塞本体,在通气塞本体的顶部设有塞帽1,其底部依次设有上定位凸台2和下定位凸台3,通气塞本体中心设有通气孔4,上定位凸台2和下定位凸台3之间构成的环槽与桥壳上的圆孔过盈配合,使通气塞安装在后桥上。现有的通气孔的长度为15-20mm,其长度较短,加上通气孔孔壁为光滑结构,与气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后桥壳内主减及半轴齿轮高速旋转产生高温,形成大量润滑油蒸汽极易通过通气塞渗出,并且现有通气塞外形尺寸较小不便装配和维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桥通气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蒸汽容易从通气塞中渗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汽车后桥通气塞,包括通气塞本体、位于通气塞本体顶部的塞帽、位于通气塞本体底部的上定位凸台与下定位凸台,通气塞本体中心为通气孔,靠顶端的侧壁设有侧孔,该通气孔的长度为40-45mm,此长度比较合理,能有效的对润滑油蒸汽进行冷却,防止润滑油蒸汽的从通气塞中渗出。当通气孔的长度小于40mm时,通气孔对润滑油蒸汽的冷却效果不佳,还是有一些润滑油蒸汽的会从通气塞中渗出;而当通气孔长度大于45mm时,由于通气塞本身是橡胶结构,长度加长后通气塞的刚性会受到影响,汽车开动后容易受到气流的作用而出现摆动,不利于润滑油蒸汽的冷却。
进一步,所述通气孔孔壁呈褶皱状。此结构加大了通气孔孔壁的表面积,增大了通气孔孔壁与润滑油蒸汽的接触面积,利于冷却润滑油蒸汽。
进一步,所述通气孔孔壁最好为螺旋槽结构。此结构不仅增大了通气孔孔壁与润滑油蒸汽的接触面积,而且利于冷凝后的润滑油的回流。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通气塞中的通气孔的长度,能有效的防止润滑油蒸汽渗出造成漏油、润滑不足、造成后桥寿命减短,由于通气孔孔壁为螺纹结构,加大与润滑油蒸汽的接触面积,延长蒸汽停留时间促进蒸汽凝结,方便了润滑油的回流,更加有效的减少了润滑油的溢出。此外,因通气孔加长,整个通气塞尺寸加长,使得比原有的通气塞更易于装配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的汽车后桥通气塞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和图2,本汽车后桥通气塞包括通气塞本体7、位于通气塞本体7顶部的塞帽1、位于通气塞本体7底部的上定位凸台2与下定位凸台3,通气塞本体中心为通气孔4,靠顶端的侧壁设有侧孔,该通气孔4的长度为41mm。通气孔4的孔壁为螺旋槽结构5。
图3为现有汽车后桥通气塞结构图,其通气孔长度较短,而且通气孔孔壁为光滑结构,不利于润滑油蒸汽的冷却与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0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