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高压线束不窜动、低电磁干扰的电动汽车车身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67541.X | 申请日: | 201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1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兵兵;张彦辉;刘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压线 束不窜动 电磁 干扰 电动汽车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整车高压电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压线束在整车车身上的布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对高压线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电动汽车布置方案是将动力电池高压接口布置在后舱,将电机及其控制器的高压输入接口布置在前舱,导致高压线束必须从后舱连接到前舱,贯穿车身。目前电动汽车领域,对于高压线束的布置方案很多,缺乏经验的布置方案存在高压线束窜动、挤压、磨损、热冲击和电磁干扰等问题,易导致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短路,电缆老化,对控制信号造成电磁干扰等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窜动、挤压、磨损、热冲击和电磁干扰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压线束不窜动、低电磁干扰的电动汽车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具有高压线束不窜动、低电磁干扰的电动汽车车身,包括由前围板、中央通道和后地板总成组成的车身和由高压主线束和高压从线束组成的高压线束,后地板总成的中部设有高压配电箱,中央通道的中部分别设有换挡装置和驻车拉丝手柄。后地板总成的前部中间通过管夹设有第三护套管,与后地板总成相邻的中央通道上设有第二护套管,第二护套管前部的中央通道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护套管;所述高压主线束的一端和高压从线束的一端分别通过接插件与高压配电箱连接,高压主线束和高压从线束经过第三护套管包裹固定在后地板总成上,高压主线束和高压从线束经过第二护套管包裹分别固定在中央通道,并绕过驻车拉丝手柄;绕过驻车拉丝手柄的高压主线束和高压从线束分别经过两侧的第一护套管平行固定在中央通道,且高压主线束和高压从线束分别从两侧绕过换挡装置;接近前围板的高压主线束和高压从线束合并套装上过孔护套,高压主线束的另一端和高压从线束的另一端穿过前围板上的过孔位于前围板的另一侧;
所述中央通道和后地板总成前部设有整体式的副仪表板,高压主线束的两端和高压从线束的两端分别伸至副仪表板的两端外部。
所述第一护套管、第二护套管和第三护套管材料均为工程塑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较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线束布置在电动汽车乘员舱内部,车底板作为防护屏障,避免了高压线束受水、泥沙及化学品的侵蚀;
2、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电缆采用闭口橙色波纹管包裹,具有警示、间接绝缘的作用,并且整个线束具有高防护等级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并且将屏蔽层连接在航插的壳体上接地,降低了整个高压线束的电磁辐射;
4、本实用新型用成型的副仪表板将整个高压线束覆盖,将乘员与高压线束隔离,并且布置在副仪表板内部,处在全车发生碰撞时最安全的部位,有效的提高了高压线束的碰撞安全性,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5、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线束与制动拉丝、换挡手柄等运动部件接触部位采用工程塑料的护套管包裹,用管夹固定,使线束具有耐磨损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副仪表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1高压主线束、2前围板、3高压从线束、4第一护套管、5管夹、6管夹固定螺栓、7第二护套管、8后地板总成、9高压配电箱、10第三护套管、11驻车拉丝手柄、12换挡装置、13中央通道、14副仪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具有高压线束不窜动、低电磁干扰的电动汽车车身包括由前围板2、中央通道13和后地板总成8组成的车身和由高压主线束1和高压从线束3组成的高压线束。后地板总成8的中部安装有高压配电箱9,中央通道13的中部分别安装有换挡装置12和驻车拉丝手柄11。
在后地板总成8的上方,高压主线束1和高压从线束3分别通过插接件与高压配电箱9相连接,用第三护套管10包裹,并分别用两个管夹5通过管夹固定螺栓6将其固定在后地板总成8上。
在中央通道13的上方,用第二护套管7包裹的高压主线束1和高压从线束3,并绕过驻车拉丝手柄11,用两个管夹将其固定在中央通道13上。
在线束靠近驻车拉丝手柄11的位置,高压主线束1和高压从线束3分开布线,分别 用两根第一护套管4分开包裹,平行状排布在中央通道13上,绕过换挡装置12。接近前围板2时合拢在一个过孔护套内,穿过前围板2上的过孔进入前舱。高压主线束1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接,高压从线束3分别与DCDC和充电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75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