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含油污水对储层伤害的评价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7389.5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袁玉峰;时维才;王志明;彭中;卢志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含油 污水 伤害 评价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含油污水对储层伤害的评价实验装置,属于油田注水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油田注水过程中回注污水对储层的伤害进行试验。
背景技术
室内评价油田注水过程中回注污水对储层的伤害一般采取岩心流动实验装置,现有的实验装置包括支架、岩心夹持器、环压泵及注水泵,岩心位于岩心夹持器中,环压泵注入环压水对岩心的圆周外壁进行封闭,注水泵向岩心一端注入污水,污水沿岩心轴线方向透过岩心,从岩心另一端流出,即实验状态下,污水沿岩心的流动为线性流而非径向流。该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只能模拟线性流条件下的岩心伤害率,而油田注入水在地层的流动是径向流,目前的岩心流动实验装置不能真实模拟储层的注水伤害规律。
此外,岩心采用天然岩心或人造岩心,人造岩心一般采用石英或刚玉碳酸盐岩等矿物,岩心不能重复利用,由于每块岩心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验结果往往很难重复,实验结果可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模拟含油污水对储层伤害的评价实验装置,能够对回注污水在岩心中呈径向流的状态进行伤害实验。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模拟含油污水对储层伤害的评价实验装置,包括支架、岩心夹持器、环压泵及注水泵,所述岩心夹持器包括柱状筒体,岩心置于所述筒体中部,所述岩心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覆盖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的外侧分别设有上密封金属板和下密封金属板,所述下密封金属板的下方设有下封板,所述下封板旋接在筒体的下端口上将其封闭,所述上密封金属板的上方设有环压腔,所述环压腔的上方设有筒盖,所述筒盖的上端面中部设有凸柱,上封板套装在所述凸柱上并且旋接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口将其封闭,所述上密封金属板、下密封金属板及筒盖的圆周上分别嵌装有密封圈与所述筒体实现密封;所述岩心上设有沿岩心轴线延伸的岩心中心孔,所述岩心的外周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设有集液槽,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集液槽出口与所述集液槽连通;所述筒盖的凸柱上端设有环压腔注水口与所述环压腔连通,污水注入管自上而下插入所述筒盖的凸柱中,其出口与所述岩心中心孔对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上密封金属板、下密封金属板及筒盖通过密封圈与筒体实现密封,岩心设置中心孔及上下两个端面设置密封胶垫,可以避免出现污水沿岩心轴线方向流动;实验时,先通过环压腔注水口向环压腔注入清水,环压腔挤压密封金属板和密封胶垫下行实现岩心的上下密封;再通过污水注入管向岩心中心孔中注入污水,污水呈径向流的方式透过岩心进入岩心圆周外的集液槽,然后从集液槽出口流出;如此即能够对回注污水在岩心中呈径向流的状态进行伤害实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筒体的外壁包覆有水浴腔,所述水浴腔的下端设有循环水进口,所述水浴腔的上端设有循环水出口。调节水浴腔的温度即可以控制岩心温度,从而准确模拟地层下的温度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筒体的外壁中部对称设有一对凸耳,两所述凸耳支撑在所述支架上。实验结束后,可将筒体绕凸耳轴线旋转90°,以便方便地取下岩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拟含油污水对储层伤害的评价实验装置中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筒体;2a.凸耳;3.岩心;3a.岩心中心孔;4.密封胶垫;5.上密封金属板;5’.下密封金属板;6.密封圈;7.集液槽;7a.集液槽出口;8.环压腔;9.筒盖;9a.环压腔注水口;9b.污水注入管;10.上封板;11.下封板;12.水浴腔;12a.循环水进口;12b. 循环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7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