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收板机的叠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7140.4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2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勐;郭天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B65G47/82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板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收板机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板机的叠片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一类安全性高,电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应用领域广泛,可低成本再生利用的“资源循环型”能源产品。近几年来,随着世界能源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化学电源发展迅猛,铅酸蓄电池需求量不断加大。
目前,本厂在涂板工序中主要采用重庆江陵收板机进行收板操作,该收板机采用挂片方式进行收板。由于本厂生产的产品品种众多,极板结构及厚度相应较多,对于厚型极板及结构简单的双连片、四连片极板,采用此方式进行收片较为合适。而对于薄型极板及结构复杂的9连片、12连片等品种的极板而言,由于极板质地柔软,连片较多,中部支撑强度不够,在极板经过收片链条传送至收片挂架的中间过渡位时,极板会因过于柔软而导致中部弯曲塌陷而掉落到地上。操作中为了防止极板掉落,只能依靠操作者不断的用手将极板托扶住,方可减少掉落。涂板连续化运行时,在收片工进行极板上架或挑拣不良品的间隙时间内,难以顾及连续传送过来的极板,从而导致极板掉落在地上,增加了极板的报废率,使生产成本提高。
因此,在收板工序中急需提供一种能防止极板弯曲塌陷而掉落到地上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收板机的叠片装置,以解决问题,满足各种生产场合之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收板机的叠片装置,包括一供固定连接作用的条长形连接角板,所述连接角板包括一竖直板及一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用于支承极板的支承角管,所述支承角管包括两段,所述两段支承角管之间成一锐角。
优选地,所述支承角管通过较短一段同所述连接角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角板的水平板的两端设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叠片装置能防止极板弯曲塌陷而掉落到地上,尤其在生产薄型、多联片极板时;将此叠片装置加装至收板机尾端,使收板方式由挂片式改为叠片式;该装置制造成本较低,使用方便,能节省大量的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收板机的叠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收板机的叠片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叠片装置;2、连接角板;3、支承角管;4、连接螺丝;5、收板机机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1-2,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收板机的叠片装置,包括一供固定连接作用的条长形连接角板2,所述连接角板2包括一竖直板及一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用于支承极板的支承角管3,所述支承角管3包括两段,所述两段支承角管3之间成一锐角。
优选地,所述支承角管3通过较短一段同所述连接角板2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角板2的水平板的两端设有连接孔。
在薄型极板或多连片极板生产时,将所述叠片装置1通过连接螺丝4加装至收板机机尾5,将收板方式由挂片式改为叠片式,避免因极板柔软弯曲变形而掉落至地上。
优选地,使用不锈钢角钢来制作连接角板2,使用不锈钢圆钢来制作支承角管3,焊制所述叠片装置1。利用原收板机机尾5两边支架的螺丝孔位(或另外在支架上单独开孔攻丝),在所述水平板的两边开好孔,根据生产的产品品种需求,将该装置加装至收板机机尾的传送链条与收板挂架之间的合适位置,使收板方式由挂片收板变为叠片收板方式,避免因极板弯曲掉落至地上。
本附件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用料少,制作及装卸容易;
2、降低产品报废率,降低生产成本;
3、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
当然应意识到,虽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已经进行了前面的描述,但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这样和其他的改进及改变应认为落入如本文提出的本实用新型宽广范围内。因此,尽管本实用新型已经参照了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其意并不是使具新颖性的设备由此而受到限制,相反,其旨在包括符合上述公开部分、权利要求的广阔范围之内的各种改进和等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7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