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缩合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5841.4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8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潘先文;蒋蒲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4076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领域中的反应容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缩合釜。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领域中常常会让两种化学原料发生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两个或多个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大分子,同时失去水或其他比较简单的无机或有机小分子的反应。而通常在化工生产实践中都采用缩合釜来作为发生缩合反应的反应容器,缩合釜可以使反应容器内的不同化学原料之间发生缩合反应。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缩合釜通常为不锈钢缩合釜,内有不锈钢的水平桨式搅拌器、进料口和出料口,不同化学原料依次按顺序通过进料口进入缩合釜进行缩合反应,反应完毕后由出料口排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缩合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反应速度慢,不同化学原料之间反应不完全等缺点,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使用效果不理想。如何能够提供一种反应速度较快,不同化学原料之间能够完全反应的缩合釜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应速度较快,不同
化学原料之间能够完全反应的缩合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缩合釜,包括釜体、进液管、第一液体分布管、回液管、第二液体分布管、侧向搅拌装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排液管和第三阀门,釜体设置有进液口、回流口、排液口和搅拌口,进液口、回流口均设置于釜体的上端部,排液口设置于釜体的下端,搅拌口设置于釜体的下部的侧面,进液管从进液口伸入至釜体的下部,第一液体分布管连接于进液管的末端,回液管从回流口伸入釜体内,第二液体分布管连接于回液管的末端,侧向搅拌装置设置于搅拌口处,侧向搅拌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与动力机构固定连接的转轴以及设置于该转轴的浆式搅拌器,动力机构设置于釜体的外侧,转轴穿过搅拌口伸入至釜体内,排液管设置有水泵、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位于水泵与回流口之间,排液管与回液管连接,排液管与回液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之间,排液管设置有第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缩合釜可以实现釜体内各原料大流量循环,釜体内的原料循环量为800立方米每小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加快釜体内各原料的反应速度,工作效率较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缩合釜反应速度慢的缺陷。由于各原料在釜体内反复循环反应,所以釜体内的各原料能够充分反应,使不同化学原料之间反应完全,提高了生成物的产品质量,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使用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缩合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进液口;3-回流口;4-排液口;5-搅拌口;6-进液管;7-回液管;8-第一液体分布管;9-第二液体分布管;10-动力机构;11-转轴;12-浆式搅拌器;13-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6-排液管;17-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缩合釜,包括釜体1、进液管6、第一液体分布管8、回液管7、第二液体分布管9、侧向搅拌装置、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排液管16和第三阀门15,釜体1设置有进液口2、回流口3、排液口4和搅拌口5,进液口2、回流口3均设置于釜体1的上端部,排液口4设置于釜体1的下端,搅拌口5设置于釜体1的下部的侧面,进液管6从进液口2伸入至釜体1的下部,第一液体分布管8连接于进液管6的末端,回液管7从回流口3伸入釜体1内,第二液体分布管9连接于回液管7的末端,侧向搅拌装置设置于搅拌口5处,侧向搅拌装置包括动力机构10、与动力机构10固定连接的转轴11以及设置于该转轴11的浆式搅拌器12,动力机构10设置于釜体1的外侧,转轴11穿过搅拌口5伸入至釜体1内,排液管16设置有水泵17、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位于水泵17与回流口3之间,排液管16与回液管7连接,排液管16与回液管7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阀门13与第二阀门14之间,排液管16设置有第三阀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5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