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覆绝缘膜外壳的传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4471.2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谢玉军;谢永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玉军;谢永佳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外壳 传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声器,具体地说是,是一种内覆绝缘膜外壳的驻极体传声器,属于传声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驻极体传声器(俗称咪头)外壳内部是没有绝缘膜的,在传统的传声器产品组装过程中,其中的配件金属环外面有一个绝缘塑料环,以此来避免金属环与外壳接触导电。然而,其缺点在于铜环外加一个绝缘塑料环工序比较麻烦,特别是在自动装配过程中,对自动化设备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内覆绝缘膜外壳的传声器,该传声器的外壳内覆绝缘膜,从而省去了一个塑料环,少了一个配件,减少了一道工序,对自动化装配的设备要求相对简单,减少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覆绝缘膜外壳的传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覆有绝缘层,所述外壳为圆筒形,在外壳底部的绝缘层上放置极板或背极板,在极板或背极板上放置垫片,在垫片上放置金属环振膜,所述的金属环振膜为圆筒形,在金属环振膜的筒口上放置含有场效应管的线路板。
所述的金属环振膜由金属环、振膜构成,振膜材料有FEP或PPS。
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铝镁合金或者铜;
所述绝缘层绝缘材料为FEP、PTFE、PFA中的一种,厚度为0.01~0.03毫米,其中优选为0.02毫米。
所述的咪头直径分别为3.0~9.7毫米。
所述的咪头高度为1~7毫米。
首先,因为外壳内覆盖一层绝缘膜,在金属环外面不用加塑料环,也能保证与外壳绝缘;这样省去了一个塑料环,少了一个配件,减少了一道工序,特别是在自动装配过程中,优势更加明显,对自动化装配的设备要求相对简单,减少了生产成本。
其次,场效应管回路连接方式进行了改变;
目前现有的传声器,极板或背极板通过垫片和振膜构成了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通过各自的导电回路与场效应管构成电连接,其中一条导电回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另一条导电回路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极板或背极板通过垫片和振膜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其中的一个极板,没有直接通过导电回路与场效应管构成电连接,而是通过极板或背极板与外壳底部之间绝缘形成的电容,与场效应管构成回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减少了传声器制造中的一个配件-塑料环,降低了成本;其次,便于自动化设备的自动装配;第三,节省了一道工序,相对降低了人工费用成本和自动化设备成本;第四,相对增加了传声器内部空间,因此可以使用体积稍大、价格更为低廉的场效应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覆绝缘膜外壳的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绝缘层、3-极板或背极板、4-垫片、5-金属环振膜、6-含有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的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内覆绝缘膜外壳的传声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覆有绝缘层2,所述外壳1为圆筒形,在外壳1底部的绝缘层2上放置极板或背极板3,在极板或背极板3上放置垫片4,在垫片4上放置金属环振膜4,所述的金属环振膜4为圆筒形,在金属环振膜4的筒口上放置含有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的线路板6。
所述的金属环振膜由金属环、振膜构成,振膜材料为PPS;
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铝镁合金;
所述绝缘层绝缘材料为PFA,厚度为0.02毫米。
所述的咪头直径长度分别是9.7毫米、6.0毫米、4.0毫米、3.0毫米等尺寸;
所述的咪头高度分别为6.7毫米、5.0毫米、4.5毫米、2.7毫米、2.2毫米、1.5毫米、1.0毫米等尺寸。
实施例2
一种内覆绝缘膜外壳的传声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覆有绝缘层2,所述外壳1为圆筒形,在外壳1底部的绝缘层2上放置极板或背极板3,在极板或背极板3上放置垫片4,在垫片4上放置金属环振膜4,所述的金属环振膜4为圆筒形,在金属环振膜4的筒口上放置含有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的线路板6。
所述的金属环振膜由金属环、振膜构成,振膜材料为FEP;
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铝镁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玉军;谢永佳,未经谢玉军;谢永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4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