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便手机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4187.5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刚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5515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便 手机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充电器,尤其是一种简便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高新电子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作为高科技电子产品之一的手机,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普及;手机虽然能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手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充电。目前,手机充电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对手机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另一类是把手机电池取出来放到充电器里充电。将手机内电池取出充电的充电器多为万能充电器,现有万能充电器存在以下缺陷:固定电池操作步骤较多,电池固定效果差;充电器占插座上空间大,影响相邻插孔的使用。
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手机充电器,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由此,本实用新型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反复试验,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简便手机充电器,以确保充电器固定电池方便、稳定,还可以不影响相邻插孔的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简便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壳体内的电路板、一对充电活动接触端子、电源插头,在壳体上端面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凹槽,凹槽的一侧为侧壁,凹槽的前端为前壁,充电活动接触端子位于前壁侧面上,在侧壁上端面设置压杆,压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侧壁上,并在该端部压杆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电池的扭转弹簧,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压板。
电源插头通过电线连接于充电器壳体。
采用上述结构充电,只需将电池放在壳体的凹槽内,再将电池电极对准活动接触端子,然后转动压杆,将压杆一端的压板压在电池中部,这样就可以对电池充电,由于压板与电池接触面相对较大,对电池固定稳靠;若电源插头通过电线连接于充电器壳体,这样充电时,不占插座空间,不影响相邻插孔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壳体 2凹槽 3接触端子 4前壁 5插头 6侧壁 7压杆 8压板 9扭转弹簧 1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在壳体1上端面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凹槽2,凹槽2的一侧为侧壁6,凹槽2的前端为前壁4,充电活动接触端子3位于前壁4侧面上,在侧壁6上端面设置压杆7,压杆7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侧壁6上,即压杆7与侧壁6之间为万向连接,压杆7既可以横向转动,也可以在竖直方向转动,在压杆7横向顺时针转动到与侧壁6平行时的相位,在连接处设置一限位卡(未画出),保证压杆7只能旋转到此相位,便于操作,并在该端部压杆7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电池的扭转弹簧9,扭转弹簧9的扭力必需将电池固定稳靠。压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压板8,压板8为圆片,与压板8接触面上设置橡胶类弹性材料;电源插头5通过电线连接于充电器壳体1,当然还可以在壳体1内设置有放置插头5的凹槽(未画出),当不充电时,可将插头5收于凹槽内。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为了便于操作压杆7旋转,在压杆7本体上设置手柄10。
实施例3,如图4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 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插头5直接设置在壳体1内,旋转插头5,便可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显而易见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刚,未经黄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41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