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3746.0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6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文;倪际梁;王庆杰;何进;乔晓东;张东远;朱惠斌;李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便 地表 径流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模拟降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科研试验用模拟降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径流是水分平衡中的重要分量,也是土壤水蚀的动力,所以对其的研究无论对于水土保持还是农业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供水土保持规范的科学依据,以及定量的评价土壤侵蚀,以往这方面的工作,用设立野外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这是一种耗时费力的方法,难以取得规律性的有效数据。而基于实验室尺度和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通过使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就可克服上述缺点,缩短试验周期,加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过程,已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使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进行试验的主要特点在于:(1)减少径流小区设备和装置设备投资;(2)节约试验经费,加快试验进程;(3)创造各种试验条件,增加试验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现有的科研试验用模拟降雨装置有很多种,但是普遍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模拟降雨装置的零部件体积都较为庞大,且采取固定连接,所以保存、搬运和使用都十分不便;(2)模拟降雨过程中,常常由于水面液体压力作用,造成降雨不顺畅且不均匀;(3)无法调节降雨高度和大小,不利于进行对比试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根据科研试验需要方便地移动,且可调节模拟降雨的高度和强度,降雨顺畅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包括顶架4和底架14,所述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包括与顶架4连接的喷淋装置、与底架14连接的土槽装置、径流收集装置以及模拟降雨供水装置。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电机1、四杆机构2以及喷头3;四杆机构2的主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从动轴的底部固定有喷头3。
所述土槽装置包括框架7和土槽6;土槽6布置在框架7内,框架7前端与底架14铰接,后端通过调节杆16与底架14连接。
所述径流收集装置包括V型槽5和量杯15,其中,V型槽5固定在土槽6前端。
所述模拟降雨供水装置中,水箱13通过输水主管9与喷头3相连,输水主管9上游侧设有输水水泵11;水压表8安装在输水主管9下游侧;水泵11的输出侧的输水主管9上分出一路回流支管12,该回流支管12输入端装有调节阀10,输出端伸入水箱13。
所述顶架4的下端设有多个连接孔,底架14两端各固接一用于插接顶架4的圆管,所述圆管上设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调节杆16与底架14通过底架14上固定连接的吊耳螺纹连接;调节杆16带有多个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框架7上固定连接的吊耳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拆装方便;2)降雨顺畅均匀,且降雨强度可调节;3)携带和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左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电机 9 输水主管
2 四杆机构 10 调节阀
3 喷头 11 水泵
4 顶架 12 流支管
5 V型槽 13 水箱
6 土槽 14 底架
7 框架 15 量杯
8 水压表 16 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轻便型地表径流模拟装置结构示意图和左视图,它主要包括:主机架,喷淋装置,土槽装置,径流收集装置,模拟降雨供水装置。
所述主机架包括顶架4和底架14。其中,顶架4的下端设有多个等间距的连接孔,底架14两端各焊接一圆管,圆管上设有2个等间距的连接孔。所述顶架4插装在圆管中,对准连接孔后插上销进行固定。通过改变顶架4下端的连接孔位,可以调节顶架4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3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