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新风净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2528.5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4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贺文锋;叶庆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文锋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A61L9/16;B01D50/00;B01D53/7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李兵 |
地址: | 4329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新风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是指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更多的转入室内进行。一些“空调病”、“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上升。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疾病的由不良的室内空气质量所导致的。因此新风机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传统的新风机多采用通风机送风或抽风的方式,一方面由于单向送风或抽风很快会使室内形成较大的正压或负压,排风阻力增大,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噪音较大,采暖或制冷时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对新风机的节能、热回收性能也有了要求,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叉板式、转轮式等结构的节能新风机,对热回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对新风进行除尘与杀菌,对于公路边、闹市区的房屋,引进的新风含大量的细菌与灰尘,尤其是冬天,送风口更是细菌的温床;无法达到室内外空气进行充分交换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备杀菌能力且结构简单合理的节能新风净化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热回收净化滤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放电针;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具有两组通风道,热回收净化滤芯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的两组通风道分别形成有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进风口与室内排风口;所述进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外进风口、室内排风口;所述排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内进风口、室外排风口;所述放电针设置于进风通道中;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第一风机;所述排风通道中设置第二风机;
上述结构中,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主要由固定边框、第一瓦楞形板、隔板、第二瓦楞形板及盖板组成;所述固定边框由导柱围成,固定边框两端密封有盖板,固定边框的两端盖板间叠放第一瓦楞形板和第二瓦楞形板,在两瓦楞形板间还设有隔板;所述第一瓦楞形板、第二瓦楞形板表面呈波浪形,两瓦楞形板的波浪形互呈交叉设置,第一瓦楞形板、第二瓦楞形板与隔板间的空间分别形成两组通风道;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瓦楞板与第二瓦楞板为金属材料制成;
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于室外进风口处还设有滤网;
上述结构中,所述放电针分别于进风通道的热回收净化滤芯两侧设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放电针为锯齿形放电针,放电针间隔热回收净化滤芯设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中通过隔板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的每组通风道形成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
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卡槽,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滑动套接于卡槽中;
上述结构中,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可通过热回收净化滤芯所产生的吸附与高压杀菌、电离分解功能,将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等吸附于热回收净化滤芯上,并将细菌、有害物质、气体分解、利用所产生的高压将细菌杀死,进一步的,热回收净化滤芯以传热效果好的金属制成还可提高热回收效率,实现节能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回收净化滤芯结构示意图。
1-壳体;2-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卡槽;5-放电针;6-热回收净化滤芯;7-电源;8-滤网;10-室外进风口;11-室内排风口;12-室内进风口;13-室外排风口;61-固定边框;62-第一瓦楞形板;63-隔板;64-第二瓦楞形板;65-盖板;66-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它包括壳体1、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3、放电针5、热回收净化滤芯6及电源7,其中电源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文锋,未经贺文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2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