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加工用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1508.6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7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春海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C02F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用 冷却 水循环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用的冷却水节水装置,具体地说是机加工用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中,比如车、削、刨、磨、锯割,其发热部位要不停的喷洒冷却水,这种冷却水从水管内喷向加工发热部位,然后流入下水道。对于从发热部位流过的冷却水,目前没有回收利用,而这种冷却水流量又较大,所以,导致了水的浪费,自然也就提高了加工成本。对这部分冷却水,如果采用电能促进其循环利用,这样,虽然能节约用水,但不能降低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节约用水,又能降低费用,而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机加工用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机加工用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供水总管、供水支管和回水流道,供水支管设有多根,每根供水支管的喷水口对应一个加工发热部位,供水支管的上端与供水总管相连通,供水支管的下端口位于回水流道的进口上,从供水支管喷向加工发热部位的冷却水,经过对发热部位冷却后,流入回水流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水流道的外端与沉降过滤槽相连通,流入回水流道内的冷却后的水直接流入沉降过滤槽内,通过沉降过滤槽的处理,去除冷却后的水内的污物,达到重新利用的标准,在沉降过滤槽的上部固定上微型抽水泵,微型抽水泵通过上水管连接储水箱,供水总管的外端与储水箱相连通,沉降过滤槽内经过处理的水,通过微型抽水泵经上水管提升到储水箱内,再供入供水总管,从而使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所述的微型抽水泵通过导线与环形蓄电池相连接,环形蓄电池与带有锥体弧度的扇形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同时连接,从而使微型抽水机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启动,达到节约费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沉降过滤槽的中部设有竖隔板,在竖隔板的上侧设有磁铁块,在竖隔板的底部设有出水孔,在竖隔板朝向回水流道入口的一侧的腔内设有细沙层,经过过滤、沉降,达到重新利用的标准。
所述的环形蓄电池套设在固定轴的中部,在固定轴的下部固定上风力发电机的环形磁铁,在环形蓄电池和环形磁铁的外侧套设转动套,在转动套的内壁上与风力发电机的环形磁铁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切割磁力线的风力发电机的线圈,在转动套的上端通过三根水平支撑杆分别固定上风杯,风杯转动,带动转动套转动,从而带动线圈在磁场内转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输入环形蓄电池内;在固定轴的顶部固定上带有锥体弧度的扇形太阳能电池板,扇形太阳能电池板也通过导线与环形蓄电池连接,扇形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量也输入环形蓄电池内,这样,可保障电量的供应;所述的固定轴的底部设有底座,通过底座将固定轴固定在车间的屋顶上;所述的转动套的底部座在轴承的内芯上;在与带有锥体弧度的扇形太阳能电池板相扣的一侧设带有锥体弧度的扇形塑料板,使扇形太阳能电池板和扇形塑料板相扣固定后形成伞状,以起美观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在机加工中使用的冷却水相比,由于冷却水是通过过滤后重新利用的,所以可节约用水;由于水的提升是通过自然能提供的能量,不耗费能源,所以能够节约费用,使加工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局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降过滤槽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蓄电池的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供水总管;2、供水支管;3、回水流道;4、沉降过滤槽;4a、竖隔板;4b、磁铁块;4c、出水孔;4d、细沙层;5、微型抽水泵;6、上水管;7、储水箱;8、导线;9、环形蓄电池;10、扇形太阳能电池板;11、风力发电机;12、固定轴;13、环形磁铁;14、转动套;15、线圈;16、水平支撑杆;17、风杯;18、扇形塑料板;19、底座;2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春海,未经于春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1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