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墙壁消火栓防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1360.6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宋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房产物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壁 消火栓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墙壁消火栓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消火栓箱一般设置在许多建筑物内外的墙壁上,消火栓箱中的消防水枪、消防水带以及水带接扣等是使用消防水源扑救火灾时的重要设备。高层住宅的墙壁消火栓箱内设施更是利用水源扑救火灾的重要设备,因此保护好高层住宅的自身消防设备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消防水枪和水带接扣为铝或铝合金制品,常有不法分子将其盗窃后变卖牟利,特别是居住小区在没有物业管理时,丢失现象更为严重。目前,大多数管理单位采用墙壁消火栓箱外加锁的方法防盗,但依然不能阻止不法分子撬锁盗取,同时消火栓箱上锁也会给扑救火灾时带来极大不便,这也严重违反了消防管理规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墙壁消火栓防盗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消火栓箱内物品被盗,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墙壁消火栓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盗开关一、防盗开关二、智能编码控制模块、火警报警控制器、消火栓箱体、电源,所述防盗开关一与防盗开关二相配合连接,且配合后的防盗开关一和防盗开关二与智能编码控制模块相连接,智能编码控制模块设置在消火栓箱体内且与火警报警控制器相连接,智能编码控制模块和火警报警控制器由电源供电,防盗开关一与防盗开关二分别设置于消火栓箱体的门和框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的智能编码控制模块采用信号支线与配合后的防盗开关一、防盗开关二连接。
所述的智能编码控制模块采用信号线与火警报警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智能编码控制模块为单输入/单输出控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该装置有效的保证了墙壁消火栓箱内设施完好,节约因反复被盗而提高的成本,增加了墙壁消火栓设施的可靠性;2)该装置节约了人力巡查成本;3)该装置符合了消防管理部门关于墙壁消火栓箱不准上锁的管理规定;4)该装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安装简便,易于改造,线路简单,控制灵活,经久耐用5)无论是大批生产还是原有设备改造都能够方便的实现,可有效的避免消防栓箱内设施反复被盗的问题,避免了因消防设备被盗而延误救火时机所造成的重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1-防盗开关一 2-防盗开关二 3-智能编码控制模块 4-电源线 5-信号线 6-信号支线 7-消火栓箱体 8-火警报警控制器 9-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图1、图2、图3,墙壁消火栓防盗装置,包括防盗开关一1、防盗开关二2、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火警报警控制器8、消火栓箱体7、电源9,所述防盗开关一1与防盗开关二2相配合连接,且配合后的防盗开关一1和防盗开关二2与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相连接,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设置在消火栓箱体7内且与火警报警控制器8相连接,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和火警报警控制器8由电源9供电,防盗开关一1与防盗开关二2分别设置于消火栓箱体7的门和框相对应的位置,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采用信号支线6与配合后的防盗开关一1、防盗开关二2连接,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采用信号线5与火警报警控制器8连接,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为单输入/单输出控制模块。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采用电源线4与电源9连接。
该装置在使用时,通常消火栓箱体7的门关闭时,该装置处于常开断路状态,一旦消火栓箱体7的门被开启时,防盗开关一1和防盗开关二2被迫分离时,此时智能编码控制模块3通过信号支线6接收信号,并发出地址码信号,通过信号线5反馈到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报警控制器8,火警报警控制器8发出声光报警并显示报警地址,值班人员就可以根据报警提供的地址直接到现场查看消火栓箱是否有被盗或损坏的危险。各层或同一层之间的所有的墙壁消火栓防盗装置均为并联独立控制,各消火栓箱体7之间的报警信号互不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房产物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房产物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13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防盗机器人
- 下一篇:设置于可挠性基板上的跳线结构及可挠性触摸感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