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砂水分离器的溢流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60213.7 | 申请日: | 201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庞子山;柳顺海;丁云松;程秀明;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02;B01D21/2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分 溢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水分离器,尤其是一种砂水分离器的溢流槽结构。
背景技术
沉砂系统是污水处理厂中用于从污水中分离提取出砂粒的装备,又称为沉砂池。现永川污水处理厂沉砂设施中有一种圆形钢筋砼结构的旋流沉砂池。该旋流沉砂池的结构为,包括池体,池体下半部为具有圆锥形内腔的砂斗部分,池体上半部分为直径大于砂斗部分的圆柱形内腔的沉砂区,池体上方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还包括竖向设置于池体中部的提砂管道,提砂管道下端延伸至砂斗部分的临近底部位置,提砂管道上端与砂水分离器连接,提砂管道外套设有压力空气管道形成双层结构,压力空气管道下端与提砂管道下端密封连接,所述提砂管道内壁位于所述密封连接处的上方分布有一圈空气孔使得提砂管道与压力空气管道联通,形成布气结构,压力空气管道上端与提砂气源连接,所述提砂气源采用罗茨鼓风机;所述池体内还设置有立式搅拌装置。
这种现有的旋流沉砂池,其工作时,先采用立式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形成旋流,改变水的流态,污水中的无机砂粒受离心力作用甩向池壁,并同步完成与有机物分离后迅速沉淀。池壁周围堆积越来越厚的砂粒受向心力及重力作用汇入中心砂斗,再利用罗茨风机提供的压缩空气将砂斗中的砂与少量污水一起从提砂管道提至砂水分离器中进行分离,达到去除污水中比重大于2.65t/m3,粒径大于0.2mm的无机砂粒目的。
上述沉砂池中,其砂水分离器结构为包括一个尖端向下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的壳体,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出砂机构,出砂机构入口位于壳体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上方设置有溢流槽结构进行出水。其中溢流槽结构为一个槽体,而且槽体面向进水管道一侧的高度需要高出水面,只能靠另一侧进行溢流出水。故存在出水效率地下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水效率更高的砂水分离器的溢流槽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含有本溢流槽结构的一种砂水分离器,其具有出水效率高,沉砂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砂水分离器的溢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结构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溢流槽和第二溢流槽,所述第一溢流槽面对进水管道一侧高出水面,第一溢流槽背离进水管道一侧上表面为具有锯齿形的溢流面。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溢流槽的两侧上表面均为具有锯齿形的溢流面,第一溢流槽和第二溢流槽各自和出水管道相接。
砂水分离器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在原本第一溢流槽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溢流槽,由一个溢流面增加到三个溢流面,故大大增加了溢流效果。同时增加一个溢流槽后,位于两个溢流槽中部的水流可以分别从两个溢流槽中溢出,使得溢流更加均衡,溢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砂水分离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砂水分离器包括一个尖端向下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的壳体14,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出砂机构15,出砂机构15入口位于壳体14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道16和出水管道17,出水管道17上方设置有溢流槽结构进行出水,所述溢流槽结构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溢流槽18和第二溢流槽19,所述第一溢流槽18面对进水管道16一侧高出水面,第一溢流槽18背离进水管道一侧上表面为具有锯齿形的溢流面,所述第二溢流槽19的两侧上表面均为具有锯齿形的溢流面,第一溢流槽18和第二溢流槽19各自和出水管道17相接;还设置有斜板绕流结构,所述斜板绕流结构包括由上到下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斜板21、第二斜板22和第三斜板23,第一斜板21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溢流槽18下方,第一斜板21下端顺第二溢流槽19的方向向下倾斜且与壳体1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斜板22和第三斜板23的上端依次低于第一斜板21上端位置,所述第二斜板22和第三斜板23的下端与壳体14之间均留有间隙,第三斜板23上端位置竖向投影位于进水管道16与第一斜板21上端之间。
上述砂水分离器结构具体有两处改进,一处是在现有溢流槽结构上做了改进,在原本第一溢流槽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溢流槽,由一个溢流面增加到三个溢流面,故大大增加了溢流效果。同时增加一个溢流槽后,位于两个溢流槽中部的水流可以分别从两个溢流槽中溢出,使得溢流更加均衡,溢流效果更好。另外一处是增设了斜板绕流结构,该斜板绕流结构巧妙设置了三块斜板,三块斜板的位置使得水流从进水管道进入壳体后依次从三块斜板表面绕流最后从溢流槽溢出,三块斜板一是增长了水流的路径,二是增加了沉降面积,故大大增加了砂粒沉淀的效率。沉淀下的砂粒达到壳体底部后,被出砂机构抽出。所述出砂机构为现有机构,包括一个长条的筒体,筒体内部为螺旋送料机构,螺旋送料机构被电机带动旋转进而将砂粒从壳体底部抽出到壳体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0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变脉动自修复多功能矿灯充电架
- 下一篇:新型绝缘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