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桌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59718.1 | 申请日: | 201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3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萍;何文波;王洋洋;庄振国;袁苏阳;薛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7B3/14 | 分类号: | A47B3/14;A47B13/00;A47B13/08;A47C7/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桌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椅,具体的说是一种折叠式桌椅。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桌椅市场中出现的大多为简单的靠背椅、旋转靠背椅或是无靠背椅,而现在的桌椅均采用固定式设置,这种结构占用大量空间,不便于携带,因此市场上亦出现具有折叠功能的桌椅装置,其结构主要是折叠、滑动支杆 、铰接、交叉支撑等;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020788.2介绍一种一体式便携桌椅,该座椅通过折叠枝干与椅子铰接,此种折叠桌椅占据大量空间面积,结构古板,且铰接的桌椅亦损坏,虽桌面高度可调节但是结构生硬,铰接过多,样式复杂,舒适度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桌椅,便于将桌椅打开或收起,打开后桌面为圆形,椅面为扇形,可供四人使用,收拢起来体积变小。该桌椅装置非常节省空间,亦便于携带,该桌椅装置简单,适合居家和野外郊游等场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桌椅,由桌板、支撑轴和四个椅子组成,带有圆环的桌板套接在设有桌板托盘的支撑轴上,支撑轴的下端设有底座,在桌板托盘与底座之间的支撑轴上设有伸缩支架,椅子通过伸缩杆与伸缩支架上的连接盘连接。
支撑轴是阶梯轴结构,由顶盖、桌板托盘、上卡盘、下卡盘和底座组成。
桌板由四个扇形的板面组成一个圆形,四个板面的内圆弧上设有圆环,在板面的两个直线棱上分别设有凹槽和凸型的卡块。
在椅面的背面设有椅腿卡槽,椅子的椅腿与椅腿卡槽的一端铰接。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桌板上设置的凹槽和卡块的卡接,保持了桌面在使用时的水平结构,避免了以往工艺中只用金属装置,既保证桌面的美观又减轻桌椅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式桌椅装置在折叠后呈扇形,采用几何曲线与直线相结合设计,外形美观,结构新颖,节省室内空间面积,便于携带,展开时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桌椅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面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椅子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桌椅折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桌椅展开俯视图;
图中标记是:1、桌面,2、椅面,3、椅子,4、椅腿,5、桌板托盘,6、伸缩杆,7、支撑轴,8、伸缩支架,9、凹槽,10、卡块,11、板面,12、桌腿卡槽,13、底座,14、顶盖,15、圆环,16、伸缩杆卡槽,17、上卡盘,18、下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折叠式桌椅,由桌板1、支撑轴7和四个椅子3组成,带有圆环15的桌板1套接在设有桌板托盘5的支撑轴7上,支撑轴7的下端设有底座13,在桌板托盘5与底座13之间的支撑轴7上设有伸缩支架8,椅子3通过伸缩杆6与支撑轴7连接,支撑轴7是阶梯轴结构,由顶盖14、桌板托盘5、上卡盘17、下卡盘18和底座13组成,顶盖14、桌板托盘5在折叠时固定板面11,展开时形成桌板1,保持桌板1的水平结构,上卡盘17、下卡盘18折叠时固定椅面2,通过支撑轴7上的伸缩支架8调整桌子的高度。
桌板1由四个扇形的板面11组成一个圆形,四个板面11的内圆弧上设有圆环15,通过顺时针方向,在前两个板面11的两个直线棱上交替设有凹槽9和凸型的卡块10,至第三个板面11的两个直线棱上设有凹槽9,第四个板面11的两个直线棱上设有凸型的卡块10,展开时,通过顺时针方向将第一个板面11的凸型的卡块10卡接在第二个板面11的凹槽9内,依次至第四个板面11的凸型的卡块10卡接在第三个、第四个板面11的凹槽9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桌面1。
椅子3由三个椅腿4、椅腿卡槽12和伸缩杆卡槽16组成,椅腿4活动链接在椅面2背面的椅腿卡槽12一端,使用时将椅腿4从椅腿卡槽12内打开,椅面2与伸缩杆6连接,通过伸缩杆6的伸缩,调整伸缩和使用时椅面2与支撑轴7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9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