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铁合金生产冶炼中的盛渣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9123.6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6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忠发;杭祖辉;孙仲春;杨友林;许伟光;吴祥;李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10 | 分类号: | C21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李志东 |
地址: | 663101 云南省文山壮***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铁合金 生产 冶炼 中的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合金冶炼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铁合金生产冶炼中的盛渣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铁合金生产工艺中盛装炉渣的主要设备是由普通钢板焊接而成的桶形炉渣容器,其中炉渣容器内的容器内衬由粘土砖砌筑以用来隔离炉渣高温而避免烧坏炉渣容器。在铁合金生产工艺中,炉渣先流淌到铁水容器里满后再流淌到炉渣容器内,再由行车将炉渣容器吊运至炉渣堆放处放溢。
在上述冶炼生产工艺中,高温炉渣与炉渣容器内的粘土砖接触而形成渣壳,使用二炉后必须待炉渣容器冷却后人工处理粘土砖表面的炉渣,在清理过程中容易对粘土砖造成损伤使其使用寿命缩短。另外,粘土砖在高温作用下由于受到炉渣的酸碱侵蚀而消耗较快,并且产生固体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粘土砖的使用寿命在30炉左右,必需全部更换后才能继续使用,若砌筑粘土砖不细心会直接导致容器烧坏。每次更换需要2人2天砌筑粘土砖,制造费用高,耗时长,还增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铁合金生产冶炼中的盛渣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铁合金生产冶炼中的盛渣容器,包括本体和多个吊把。所述本体为横截面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回转体,且所述本体内部限定有盛放腔室,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流槽口以向所述本体内流入炉渣。所述多个吊把设在所述本体的顶部,且所述多个吊把在沿所述本体的周沿上均匀分布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铁合金生产冶炼中的盛渣容器,耐1100-1400度的高温,也耐高温炉渣的酸碱腐蚀,省略了传统需要的粘土砖,也不需人工维护粘土砖和清理渣壳。另外,通过将盛渣容器的本体设计为横截面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回转体,在炉渣流淌进盛渣容器时可有效起到缓冲作用,而且盛渣容器受热膨胀时可使在盛放腔室的表面形成的渣壳与盛放腔室之间产生间隙,此时只须用外部的行车将盛渣容器吊起将盛渣容器的顶部朝下,渣壳会自动脱落,而不必人工清理渣壳。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铁合金生产冶炼中的盛渣容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盛渣容器由ZG35型铸钢材料铸造而成。
所述本体的形状被设置为碗形且所述盛放腔室成半球形。
所述盛渣容器进一步包括流渣管,所述流渣管与所述流槽口相连通以输送所述炉渣。
进一步地,所述流渣管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出且所述流渣管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本体、吊把和所述流渣管一体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吊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吊把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吊把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吊把沿着所述本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吊把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所述盛渣容器还进一步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铁合金生产冶炼中的盛渣容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盛渣容器的俯视图;和
图3为图1所示的盛渣容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9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