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对地震进行预警的饰品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8907.7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5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司海飞;杨忠;王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A47F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进行 预警 饰品 吊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预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地震进行预警的饰品吊架。
背景技术
地震是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有重大危害的自然现象,人们通过了解地震灾害产生的原因,认识地震的活动规律,来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测以便避免或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目前经人们对地震产生的原因和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震级的研究已有了初步成果,已经研制出了不少的地震观测仪器,在地震的预测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些仪器,虽然效果比较好,但存在价格昂贵,分布数量有限,不能及时预警等问题,因此不适宜在公共场所、家庭等地方使用,且地震发生往往比较迅速,靠政府进行预警再提醒民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往往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提醒,从而白白浪费了地震发生的黄金12秒,而根据震害调查发现,在大量的砌体结构建筑中,由于其是多采用空心楼板搁置在楼屋面梁上的楼盖结构方式,空心楼板将楼面荷载传递到其搁置的楼屋面上,楼屋面梁上集中了较大的质量,因此楼屋面梁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相对较大的地震惯性力,使得整个楼屋产生摇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简易的地震预警装置利用楼屋晃动对地震进行预警,此外本专利底部可挂饰品,从而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起到预警作用,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对地震进行预警的饰品吊架,包括吊装部件、壳体、内置电线、拉伸结构、拉线、罩布、金属环、吊架、吊绳和金属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吊装部件,所述壳体内有空腔,所述壳体空腔内放置有电池和喇叭,所述电池和喇叭之间通过电线相连,所述壳体下有金属环,所述壳体与金属环之间通过罩布相连,所述拉线穿过罩布,拉线一端连在金属环上,拉线另一端与穿过壳体并从壳体外侧穿出,所述拉线穿出端穿过拉伸结构的拉伸结构主体,所述内置电线穿过罩布,内置电线一端与电池相连,内置电线另一端与金属环相连,所述喇叭上连有吊绳,所述吊绳内有内置电线,吊绳中部连续设置有1-8个金属球,吊绳底部吊有吊架,所述吊架底部挂有饰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拉伸结构包括拉伸结构主体、弹簧和按键,所述拉伸结构主体上有孔,所述按键安装在拉伸结构主体孔所对应位置处,所述按键底部安装有弹簧,按键上有通孔,所述拉线从按键通孔穿出,使用时通过按动拉伸结构上按键即可对拉线进行缩放,从而使金属环升起,从而使金属环对应不同的金属球,从而大大提高本装置预测的灵敏度,本专利可采用此结构拉伸结构使金属环升起,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拉伸结构,具体采用何种结构厂家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线至少为2根,拉线与拉线之间等角度设置,为了能将金属环升起本专利有至少2根拉线,所述拉线与拉线之间为等角度设置,使用时将几根拉线同时拉起即可将金属环拉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装部件为吊环,本专可采用吊环作为吊装部件,也可采用其他部件,厂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布上有折痕,通过在罩布上设置有折痕可便于用户将金属环升起。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简易的地震预警装置利用楼屋晃动对地震进行预警,此外本专利底部可挂饰品,从而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起到预警作用,由于本专利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因此可用于公共场所、家庭等地方使用,以减少地震带来的人身安全损害,此外由于本专利金属环与金属球之间位置可根据用户需要通过拉伸结构进行调节,因此用户可自行对地震预警装置灵敏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伸结构示意图:
1、吊装部件; 2、壳体; 3、电池;
4、喇叭; 5、内置电线; 6、拉伸结构;
6-1、拉伸结构主体; 6-2、弹簧; 6-3、按键;
7、拉线; 8、罩布; 9、金属环;
10、吊架; 11、吊绳; 12、金属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简易的地震预警装置利用楼屋晃动对地震进行预警,此外本专利底部可挂饰品,从而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起到预警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8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