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子膜电解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56412.0 | 申请日: | 2011-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6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明果英;周军;赵建成;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离子膜电解槽。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产业及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电路板工业的发展迅猛,仅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PCB生产企业已达1600多家。而此类生产厂家又都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因此由线路板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液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电路板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具有回收价值的金属物质,且超标严重,如蚀刻液中铜离子超标14万至16万倍。按印制电路铜箔的利用率为30%至40%进行计算(每面铜箔厚度为35微米),则1立方米蚀刻废液就损失铜100公斤左右,一方面增加了后续的污水处理的成本和难度,还会造成地下输送管道的腐蚀,造成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目前,酸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利用主要是采用离子交换膜铜电解槽进行电解回收铜。现有的电解槽均采用平底的电解槽,铜在阴极集聚后需要将阴极取出后进行剥离,或者需要采用专用设备在阴极区收集铜。使得铜电解析出后提取难度大,而且提取电解铜时需要断开电解槽电源,这样大大降低了铜电解槽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现有的铜电解槽,其阴阳室的进液和溢出口均设置在电解槽上部,这样使得新注入的阴极液部分集中在阴极室上部,导致电解不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膜电解槽,以解决现有铜电解时出铜难度大、阴极液电解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子膜电解槽,包括槽体和一出料漏斗,槽体内设置有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将槽体分隔为阳极室和阴极室,出料漏斗与槽体底部相连接,且出料漏斗与阴极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离子膜电解槽还包括一出料管,出料管与出料漏斗相连通。
进一步地,离子交换膜具有多块,多块离子交换膜将槽体分隔为多个阳极室和多个阴极室。
进一步地,离子膜电解槽还包括多个离子交换膜框,每一离子交换膜框包括相对的两块用于安装离子交换膜的离子膜安装板;每一离子交换膜框的内部具有腔体,该腔体为阳极室;每相邻的两个离子交换膜框的外周之间以及离子交换膜框与槽体之间为阴极室。
进一步地,槽体内设置有安装凸肋,用于限位安装离子交换膜框。
进一步地,离子膜电解槽还包括一阴极进液管,阴极进液管安装在槽体底部,且阴极进液管与每一阴极室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阴极进液管在每一阴极室的位置开设有阴极液进液孔,阴极进液管的尾部被封堵。
进一步地,离子膜电解槽还包括一阳极进液管,阳极进液管安装在槽体上部或者下部的外侧,阳极进液管与每一阳极室通过一根支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离子膜电解槽还包括阴极液溢流口和阳极液溢流口,阴极液溢流口和阳极液溢流口的位置高于阳极进液管进液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离子膜电解槽还包括一透明的电解槽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底部设置有一出料漏斗,使得金属铜电解析出后集聚在出料漏斗处,使得电解铜的收集更加简便,铜析出后集聚在出料漏斗处,只需采用抽料泵将铜抽出即可。
2、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采用底部注入阴极液的结构,使得阴极液在阴极室内循环充分,大大提高了阴极液的电解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离子膜电解槽的主剖视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离子膜电解槽的左剖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离子膜电解槽的阳极区离子膜框及阳极板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离子膜电解槽的离子膜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离子膜电解槽的电解槽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6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